摘要: 内疳疮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三。系指疮生于上腭部,症见上腭焮肿,状似莲蓬,渐而下垂,饮食及牙关开合不利。本病因三焦蕴热上冲上腭所致。若壮热神昏者,邪毒内陷之候。治宜泻火解毒,消肿利咽,可用五味[阅读全文:]
摘要: 内龙眼 经外穴名即内膝眼。见《常见经穴解剖学定位》。在膝关节髌骨内侧缘,与髌骨下缘相平之凹陷处,距髌韧带内侧缘横指处。主治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从内向后外与额状面成45度角斜刺0.5-1寸。 [阅读全文:]
摘要: 怒郁 病证名其证初因暴怒伤肝,胁腹胀痛;继则郁怒化火,烦热吐衄;肝病伤脾则倦怠少食。《景岳全书·杂证谟》:“怒郁者,方其怒气逆之时,则实邪在肝,见气满腹胀,所当平也。及其怒后而逆气已去,惟中气[阅读全文:]
摘要: 逆死 病因病理学名词指病邪传变至相逆之脏而死。按五行生克规律,五脏疾病的相互传变,严重时,常死于其所不胜之脏,称逆死。《素问·玉机真藏论》:“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阅读全文:]
摘要: 疟后黄 病证名患疟后面黄肤黄而目不黄的病证。《证治要诀》卷十:“病疟后黄,盖疟谓之脾寒,脾受病,故色见于面。”治宜益气健脾,用异功散加黄芪、扁豆。本证见于疟疾后贫血。参见疟黄条。 [阅读全文:]
摘要: 内伤燥痰 病证名燥痰证之。见《症因脉治·内伤痰症》。证见咳嗽喘逆,痰火上升,时咳时止,痰不能出。连嗽不已,面赤气升。因肺肾阴亏,或膏粱厚味,肠胃积热,火灼津液而致。治宜养阴润肺主,选用二冬二母[阅读全文:]
摘要: 内痔注射疗法 在枯痔法基础上发展的内痔疗法之系将枯痔药制成注射液经针管注射于痔核基底部位的一疗法。适用于内痔及混合痔之内痔部分。所用药物包括对痔核具有坏死作用的枯痔油、枯脱油或能使痔核硬化萎缩[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