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彭祖摄生养性论 养生专篇阐述了神气在养生中的重要地位及养生方法。全篇宗旨在清静养神,摄精爱气。收入《道藏》第572册。 [阅读全文:]
摘要: 脾风涎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指小儿口涎多,乳汁不下,甚则昏昏多睡。由风邪袭入脾胃所致。治宜调和脾胃,疏风豁痰。用防风散(防风、羚羊角、人参、枳壳、甘草、半夏)。 [阅读全文:]
摘要: 脾泻 病名即脾泄。又名洞泄(见《医学真传》)。《万病回春·泄泻》:“脾泻者,食后倒饱,泻去即宽,脉细……”吴澄《不居集》谓:“脾泻,腹胀满,泄注,食即呕吐。宜建中汤、理中汤。”参见脾泄、洞泄、[阅读全文:]
摘要: 痞饮 古病名出《素问·六元正纪论》。指胸腹痞满由于水饮内停所致。在胸部者,兼有胸闷或局部疼痛,有咳逆上气;在腹部者,常兼见肠鸣漉漉,腹胀满等症。参见积饮、痰饮条。 [阅读全文:]
摘要: 脾中寒 病证名指脾受寒邪而致病。《三因极病证方论》:“脾中寒之状,。心腹(月真)胀,四肢挛急,嗳噫不通,脏气不传,或秘或泄。”当温脾散寒,用温脾丸、不换金正气散、姜附汤、附子五积散等方。 [阅读全文:]
摘要: 脾胃郁 病证名郁证之。林佩琴谓:“脾胃郁,气郁哕呃。《金匮》麦门冬汤加竹茹、丁香。”参见五脏郁证条。 [阅读全文:]
摘要: 脾肾阳虚泻 小儿泄泻证型之症见久泻不止,便水样或完谷不化,面色(白光)白,精神萎靡,四肢厥冷等。脾胃久虚,损及肾阳所致。治宜温补脾肾,用附子理中汤与四神丸加减。 [阅读全文:]
摘要: 平肺脉 脉学名词指正常的肺脏脉象,其特点是轻浮虚软而和缓。《素问·平人气象论》:“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 [阅读全文:]
摘要: 庞安时(约1043-1100年) 宋代医学家字安常。蕲州蕲水(今湖北浠水)人。幼颖敏,过目不忘。世医,其父以《脉诀》教授,嫌浅近不足取。复钻研黄帝、扁鹊脉书,及《甲乙经》、《太素》诸书,汇通百家,尤尚《[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