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精不足,指人体的精髓亏虚,当补之以厚味,使精髓逐渐充实;厚味,指富于营养的动植物食品,也指味厚的药物,如熟地,肉苁蓉,鹿角胶等药。 [阅读全文:]
摘要: “疏表化湿”:湿邪在上焦或在表,出现头重而胀,肢仁酸重疼痛,口中粘腻,不口渴,苔白腻,脉濡。用防风、秦充、苍朮、藿香、陈皮、砂仁壳、生甘草等。“清热化湿”:湿温时疫初起,邪在气分,身热肢酸、无汗心烦[阅读全文:]
摘要: 邪在少阳,指热性病邪在半表半里的部位。半表证指一阵冷、一阵热及胸协苦满;半里证指口苦、咽干、目眩。用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和解,一面袪病邪,一面扶正气。 [阅读全文:]
摘要: 是通利小便,使湿邪从下焦渗利而去的方法。凡阴虚津液亏损遗精、滑精的慎用,如必须使用,应加滋阴药。利湿药中滑利降泄性较大的,如生薏苡仁、瞿麦、冬葵子等,孕妇慎用。 [阅读全文:]
摘要: 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虚劳病气虚的,使用温补药调养。例如中气不足,因而身热有汗,渴喜热饮,少气,不想说话,舌嫩色淡,脉虚大,须用“甘温除大热”法。 [阅读全文:]
摘要: 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结聚之证,应当消散。例如:浊痰结成瘰历,经久不消,须用“软坚散结”法。 [阅读全文:]
摘要: 在热性病过程中,高热持续,口干而渴,大便秘结,舌苔黄燥或干黑起刺,脉沉实有力。由于津液日益耗损,急须用泻下药通大便,泻去实热,以保存津液。本法对于肠伤寒不适用,以免引起肠出血或穿孔。 [阅读全文:]
摘要: 由温化水饮药与辛温解表药组成,治疗表有风寒,内有水饮之症,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喘息、痰多而稀、舌苔滑润、口不渴、脉浮紧。用小青龙汤(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干姜、甘草、姜半夏、五味子)。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