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脊痛 证名指背部正中肌肉、筋脉、骨节疼痛。出《素问·风论》。因督脉及足少阴肾经病变所致。《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七:“脊痛,督脉病也。背痛,肺经病也。”“二经虚,感受六淫之邪则害痛。”“脊以髓满[阅读全文:]
摘要: 档内出 病名应作裆内出。指髋关节脱位者。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对新鲜髋关节前脱位之治疗,应以手法整复主。详胯骨出条。 [阅读全文:]
摘要: 臂阴 臂的内侧《灵枢·经筋》:“手心主之筋……上臂阴,结腋下,下散后挟胁。” [阅读全文:]
摘要: 镫骨 耳骨之解剖学同名骨。左右耳各一,在鼓室内腔上部,其形似镫,故名。 [阅读全文:]
摘要: 范防御 宋代儿科医生名佚。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世精儿科。孙思贤、思明,皆敦厚,继其业,有医德。 [阅读全文:]
摘要: 密意守气 针灸学术语指静心专注针下感应。气,气至。即针下感应。《灵枢·小针解》:“针以得气,密意守气勿失也。” [阅读全文:]
摘要: 戳法 推拿手法名见《刘寿山正骨经验》。戳是按的意思,即用手指或手掌用力按压穴位。属于按法。 [阅读全文:]
摘要: 产子 名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即分娩。详该条。 [阅读全文:]
摘要: 妊娠暑泻 病证名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因妇女妊娠期间适逢暑令,摄生不慎,内伤生冷之湿,外受暑热之邪,湿热损及肠胃,症见泄泻如水,烦渴尿赤,自汗面垢等。由于耗伤津液,易于伤胎。治宜清暑去湿,[阅读全文:]
摘要: 《六因条辨》 外感病专书三卷。清·陆廷珍撰于1868年。陆氏以风、寒、暑、湿、燥、火六因纲,融会人学说,参附己见,采用条辨形式分别论述春温、伤暑、中暑、中热、伏暑、秋燥、冬温、温毒、伤湿、暴感风寒[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