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痘毒攻喉 病名系指咽喉干涩疼痛,甚则肿胀溃烂,汤水难入,呼吸不利的病证。本病由痘疮毒火郁积不散,致邪毒上攻于喉所致。治宜解毒消肿,清热利咽,方用粘子解毒汤加减。 [阅读全文:]
摘要: 陶华 明代医家(1369-约1450年)字尚文,号节庵、节庵道人。余杭(今属浙江)人。习儒精医,于伤寒尤有研究。著有《伤寒六书》(又名《陶氏伤寒六书》)六卷(1445年),流行较广,颇有影响。此外,尚著有《[阅读全文:]
摘要: 鬲肓 横膈以上的胸腔部位,又称气海对气血营卫运行有推动作用。《素问·刺禁论》:“鬲肓之上,中有父母。” [阅读全文:]
摘要: 额角 ①推拿穴位名即左右两侧太阳穴。《幼科推拿秘书》:“额角:左太阳,右为太阴。”见太阳穴、太阴穴条。 ②人体部位名。见头角条。 [阅读全文:]
摘要: 梁汝钰 清代医家字元暇。山东禹城人。道光(1821-1850)年间太学生。专攻医学,博览历代名医著作,临证折衷于仲景《伤寒论》。于小儿痘疹颇有心得。编《痘疹辑要》三卷。 [阅读全文:]
摘要: 热心痛 证名邪热攻心所致的心痛。证见心痛彻背,舌燥唇焦,溺赤便秘,烦躁掌热等。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医学入门》卷五:“热因心包络暑毒乘心,痛彻背俞,掌热,黄连香薷散加蓼草,或单黄连丸。”[阅读全文:]
摘要: 垂头生 病名清·周纪常《女科辑要》卷二:“名垂头生者,儿头已到产门,头之后骨,偏柱母谷道,儿不能下。”相当于枕后位分娩。参见偏产条。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