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痘后浮肿 病证名出《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痘疮脱痂后,因表虚不固,见风太早,风邪乘虚而入,引起面目、遍身浮肿。治宜微汗解表,用五皮饮。 [阅读全文:]
摘要: 呕 证名出《素问·诊要经终论》。 ①即呕吐,胃内之物上涌而出,有声有物。《卫生宝鉴·补遗》:“有物有声,名曰呕。”详呕吐条。 ②食入即吐,称呕。《医宗必读·呕吐哕》:“后世为分别,食刹则[阅读全文:]
摘要: 气郁吐血 病证名气机郁滞所致吐血。证见恶风寒,面色晦滞,口苦口酸,恶心喜呕,脉涩。治以舒郁主,宜逍遥散加丹皮、茱萸、黄连、栀子之属。血止后,继用六味丸滋阴。 [阅读全文:]
摘要: 产后阴痛 病证名即产后产户痛。指产后阴部疼痛。因产时阴部受到损伤、撕裂;或护理不慎,感染邪毒;或起居不慎,产门感受风寒所致。治宜活血疏风,祛风定痛汤(生地、当归、茯苓、川芎、荆荠、防风、肉桂、[阅读全文:]
摘要: 轻可去实 治疗学术语指用轻清疏解的药物,可以解除外感表实证。《汤液本草》卷上:“轻可以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如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咳嗽,苔白,脉浮之表实风热,可用葱豉桔梗汤以疏风清[阅读全文:]
摘要: 摩脊法 小儿推拿方法名用以预防痘疹,明·张浩《仁术便览》卷四:“摩脊法:小儿痘疹未出之先宜以手蘸油摩儿背脊中间,痘疹出稀少,预解胎毒,或不生。” [阅读全文:]
摘要: 口甜 病证名又名口甘。口中自觉有甜味。属脾胃湿热。可见于平素嗜食甘肥厚味的消渴病人。《素问·奇病论》:“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食甘美而[阅读全文:]
摘要: 实哮 证名因寒邪、郁热、暑热、水饮、胶痰等实邪所致的哮吼。见《类证治裁·哮症论治》。因所感病邪与证状的不同,可相应采用散寒宣肺、涤痰化饮、清热降气等法。详见冷哮、热哮、水哮、痰哮等条。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