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土癞 病名癞(麻风)证之,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孙氏按其发病之形状与色泽等,分癞金、木、水、火、土、黄、白、乌、赤、青癞,以及蟋蟀癞、面癞、雨癞、麻癞、(虫旬)癞等。“土癞者,身体块磊如鸡子[阅读全文:]
摘要: 火热喘急 病证名出《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又名火喘。症见喘急而口干舌燥,面赤唇红。因火热郁滞肺胃,使肺气郁而不宣,痰浊挟热,阻塞气道所致。属肺热者,宜清肺泄热,用凉膈散;属胃热便结者,宜清[阅读全文:]
摘要: 攻下派 金、元时期医学派别其代表人物是张从正。由于张氏在临床治疗中善用汗、吐、下三法,认治病必先攻后补,以攻下为主,所以后人称他为攻下派。 [阅读全文:]
摘要: 叉手自冒心 证名两手交叉覆按心胸。因汗出过,损伤胸中阳气所致。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伤寒溯源集》注:“发汗过多,则阳[阅读全文:]
摘要: 儿枕痛 病证名出《古今医鉴》卷十二。又名儿枕、儿枕不安、块痛、产枕痛、血枕痛、血块痛、血母块、产后儿枕腹痛、产后腹中块痛等。因产后恶露未尽,或风寒乘虚侵袭胞脉,瘀血内停所致。恶露未尽者,症见小[阅读全文:]
摘要: 脚汗 证名见《医学纲目》卷十七。因脾胃湿热而致者,足心热而不时汗出。脾胃虚寒者,足心冷汗时出。参见手足汗条。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