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春温三字诀》 温病著作卷。清·张汝珍约撰于1861年。书名“春温”,实际上论述以风温主,作者用三字诀加注的形式,阐析其证治。对于风湿病的病因、病机、病证以及辨证施治予以全面论述。1935年张骥将本书[阅读全文:]
摘要: 白象 病证名见《白喉忌表抉微》。白喉初起,症象轻而白未见者,即服此方。俟见白象,即改服养阴清肺汤。相当于白喉伪膜。 [阅读全文:]
摘要: 风热喉闭 病名系指喉闭之因于风热者。《疮疡经验全书》卷:“风热喉闭内外俱肿者,谓其人久积热毒因而感风,风热相搏,其人面赤腮肿,身发寒热,喉中有块如拳,外色鲜红。”治宜疏风解毒,泻火消肿。可选用[阅读全文:]
摘要: 寒咳 病名十咳之。《素问·咳论》在分析诸因中有“肺寒”之说,认:“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除寒饮食外,外感寒邪致咳,亦属常见病因,参见咳嗽、外[阅读全文:]
摘要: 目干涩 证名指眼觉干涩不爽的证候。又名目枯涩。《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其液竭者,则目涩”。常由肝肾阴亏,肝虚血少,肺阴不足,阴虚火旺等所致。《审视瑶函》:“此症谓目日觉干涩不爽利,而视昏花也[阅读全文:]
摘要: 痰饮胁痛 病证名指胁痛因于痰饮所致。《金匮要略》有“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转甚”的记载。《东医宝鉴·外形篇》:“痰饮流注于厥阴之经,亦能使胁下痛,病则咳嗽、气急引胁痛。”孙奎治此病证,主[阅读全文:]
摘要: 金子久(1870-1921年) 清末民初医家名有恒,以字行。祖籍杭州,后迁居浙江桐乡县麻村。自南宋以来,世代业医。父芝石,精儿科,亦治内科。承家学,随父应诊。1915年在沪南慈善会施诊,医名大噪,晚年居村里[阅读全文:]
摘要: 伤寒发黄 病证名外感病邪而出现黄疸。《景岳全书·杂证谟》:“表邪发黄,即伤寒证也。凡伤寒汗不能透,而风湿在表者有黄证;或表邪不解,自表传里,而湿热郁于阳明者,亦有黄证。”表邪未解者,证见发热,[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