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面针疗法 针刺疗法之指针刺面部特定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于1960年始见报道。该法穴位以《灵枢·五色》中面部视诊部位主要依据,并将之分为额区、鼻区、眼区、口区、耳区、颧区和颊区,每区均有面针专穴([阅读全文:]
摘要: 《黄帝内经明堂类成》 针灸著作简称《黄帝内经明堂》。十三卷。是《黄帝明堂经》的注本。7世纪初(唐初)由杨上善注释改编而成。十二卷论十二经脉腧穴;末一卷论奇经八脉。本书曾经唐太医署规定为学习针灸的[阅读全文:]
摘要: 气泻 病证名又称气泄。气机郁滞及七情过极所致泄泻。见《证治要诀·小腑门》。每见肠鸣,气走胸膈,痞闷腹急而痛,泻则腹下须臾又急,亦有腹急气塞而不通等证。治宜行气和中,用大七香丸、解肝煎、痛泻要方[阅读全文:]
摘要: 暑痿 病证名 ①指长夏受暑湿之邪而致下肢痿弱无力。《类证治裁·痿症》:“长夏暑湿成痿,清暑益气汤加减。”参见痿证条。 ②指暑令阳痿。《杂病源流犀烛》:“暑痿者,暑天膏粱之人,阳事顿痿。此[阅读全文:]
摘要: 钉翳根深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钉翳根深,由心肝留热,致目疼生翳,久则如银钉头入黑睛。……宜石决明散”。即钉翳。详该条。 [阅读全文:]
摘要: 经来狂言谵语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又名经来发狂。因行经期间七情所伤,肝气逆乱,血随气逆,上攻于心,扰乱心神所致。症见神志紊乱,妄有所见,狂言谵语,甚至不省人事。治宜舒肝宁心,方用麝香散([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