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寒露 ①指将欲凝结的寒凉露气《素问·六元正纪论》:“五之气,惨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 ②二十四节气之。《通纬·孝经援神契》:“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寒露。言露冷寒而将欲凝结也。”此时我[阅读全文:]
摘要: 溺赤 证名指小便色红。《素问·六元正纪论》指出小便黄赤,甚则可以形成淋证。参见小便黄赤、血淋、小便赤涩条。 [阅读全文:]
摘要: 腹脉法 指腹部取穴的方法《素问·气府论》:“冲脉气所发者二十二穴,侠鸠尾外各半寸,至脐寸,侠脐下傍各五分,至横骨寸一,腹脉法也。” [阅读全文:]
摘要: 喘 证名指呼吸喘促。《内经》有丰富的载述,包括有实喘与虚喘。《素问·经脉别论》指出喘的发病与肾、肺、肝、心等脏有关,其中与肺、肾的关系尤密切。《医林绳墨》卷上:“气之壅盛而不能接续者,谓之喘。[阅读全文:]
摘要: 寒湿发黄 病证名属于阴黄。见《证治汇补·黄病章》。指因寒湿郁滞,脾阳虚弱,胆液外渗引起之黄疸。患者身目发黄呈暗晦色,神疲畏寒,食欲不振,脘腹胀闷,便不实,小便短少,脉沉濡或濡缓,舌淡苔腻。宜温[阅读全文:]
摘要: 脾胀 病证名胀病之。《灵枢·胀论》:“脾胀者,善哕,四肢烦悗,体重不能胜衣,卧不安。”《金匮翼·胀满诸论》:“脾胀,湿气归脾,壅塞不行,其脉濡,其体重,其便不利,便溏而不畅,……脾土受湿,不能[阅读全文:]
摘要: 手足软 五软之四肢脾所主。小儿胎禀不足,乳食失调,以致肝肾脾胃虚弱,而见四肢无力,手软不能握持,足软不能站立。治以补益为主。先用六味地黄丸益肾,继用归脾汤补脾。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