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包识生 近代医家字虚,福建上杭县人。1874-1936年,家中世代业医,少时曾随父学医,并潜心钻研,达十载之久。于仲景之学颇有深研。后悬壶于沪上,声名日噪。后在上海与名医余伯陶、丁泽周等共创中华医药联合[阅读全文:]
摘要: 口淡 证名口内淡而无味。《世医得效方》卷十七,“虚则口淡”。《医学正传·口病》:“有口淡者,知胃热也。”《景岳全书·杂证谟》认凡劳大泻大汗大病之后,皆能令人口淡无味,并非皆为胃火使然。有虚实之[阅读全文:]
摘要: 膏疸 病名九疸之。见《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由饮食失节,醉酒劳伤,脾胃瘀热而致黄疸。兼有饮少而小便量多、色黄。可用茵陈五苓散加减。参见黄疸、九疸条。 [阅读全文:]
摘要: 憕忡 病证名即怔忡。《证治要诀》卷九:“憕忡,久思所爱,触事不意,虚耗真血,心血不足,遂成怔忡,俗谓心忡脉乱是也。”详怔忡条。 [阅读全文:]
摘要: 鼻疳疮 病名系指鼻下两旁生疮、赤痒,或连唇生疮,渗液浸淫、糜烂的病证。见《圣济总录》卷一六。又名鼻疳、鼻疳蚀、鼻(匿^虫)疮、疳鼻等。小儿患此病。本病多因肺胃积热,或由风湿之气壅成内热所致。治宜[阅读全文:]
摘要: 少泽 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别名小吉。属手太阳小肠经。井(金)穴。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及指背神经,指掌侧固有动、静脉和指背动、静脉形成的动、静脉网。[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