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伤寒百问歌》 伤寒著作四卷。宋·钱闻礼撰。撰年不详。作者根据《伤寒论》原文,以七言歌诀形式提出93问题。内容包括六经证候、类证鉴别、症状、治法等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并引人有关《伤寒论》注文以阐析[阅读全文:]
摘要: 疮口不合 病证名指疮疡溃后久不敛口。见《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因正虚邪恋所致。证见脓水清稀,脉虚神疲者,治宜补益气血,可用八珍汤;如形瘦色悴,口干咽燥,舌红脉者,应滋补肝肾,以六味地黄丸加减;若[阅读全文:]
摘要: 肾善 五善之痈疽预后法。《外科正宗》卷一:“肾善诚要,水升火自降,口和兼不渴,小水得稀长。”参五善条。 [阅读全文:]
摘要: 气虚痹 病证名气虚阴盛所致的痹症。《医学入门·痹风》:“气虚痹者,关节不充,身如从水中出,阳虚阴盛也。四君子汤加肉桂、生附,或川附丸。”麻木重着者,用神效黄芪汤加减。 [阅读全文:]
摘要: 暑挟湿 暑证常见病理《伤寒指掌》卷四:“凡暑必挟湿,湿重浊之邪,暑为熏蒸之气。热处暑中,湿热相蒸,阻于气分,当治在手太阴。若治不中窽,其邪无处发泄,则渐走营分,浸入血中。其症神昏谵语,舌色绛赤[阅读全文:]
摘要: 《济阳纲目》 综合性医书百零八卷。明·武之望撰于1626年。武氏编完妇科专著《济阴纲目》后,认还应编一部利济于男性患者的医书以成双璧。遂广参搏搜,“汇集众编,别异比类,总以议论特出,独具卓识者择而[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