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阳虚眩晕 病证名因阳气不足,清阳不能升达头部所致眩晕。见《世医得效方》卷三。证见头晕头痛,恶寒,耳鸣耳聋;或眩晕欲倒,气短自汗,手足冷,脉沉细;或晨起头晕,片时自定。治宜温阳补气,用三五七散、[阅读全文:]
摘要: 心虚证 证名心气心血不足所致的证候。出《脉经》卷二,其症“病苦悸恐不乐,心腹痛难以言,心如寒状,恍惚。”《圣济总录》卷四十三:“心虚之状,气血衰少,面黄烦热,恐悸不乐,心腹痛难以言,时出清涎,[阅读全文:]
摘要: 志意 生理学名词指精神意识活动中有关控制和适应的能力。《灵枢·本脏》:“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阅读全文:]
摘要: 邪干心痛啼 病证名指小儿因寒邪干心作痛而啼。《普济方》卷三百六十:“小儿禀受虚怯,厥气上逆,痞而不散,故发心痛而啼也。”治宜散寒开窍主,用苏合香丸。 [阅读全文:]
摘要: 血虚难产 病证名难产证型之。《傅青主女科》下卷:“妊娠有腹痛日,不能生产,人皆曰气虚力弱,不能送子出产门。谁知是血虚胶滞,胞中无血,儿难转身乎。夫胎之成,成于肾脏之精;而胎之养,养于五脏六腑之[阅读全文:]
摘要: 《温疫论》 温病著作二卷。明·吴有性撰于1642年。1641年山东、浙江等省疫病流行,医者以伤寒治法无效,枉死颇。吴氏推究病源,指出是温疫,系感染“异气”(又名杂气或戾气)所致,病由口鼻而入。对瘟疫病[阅读全文:]
摘要: 珍珠毒 病名指舌上起物如珠,先赤紫后黄白的病证。《焦氏喉科枕秘》卷:“此症小儿饮甘甜热物,或母喜饮,或因胎中受热,或因火毒犯心经所致。”证见舌上起有珍珠样物,色先赤紫而后黄白,疼痛剧烈难忍。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