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又名“土疡”。指生长在胞睑边缘的小疖。多由风热或脾胃热毒所致。初起形如麦粒,微痒微肿。继则赤痛拒按。相当于麦粒肿。 [阅读全文:]
摘要: 又名“睫毛倒入”。是一种因眼弦赤烂(睑缘炎)或“椒疮”(砂眼)治疗失当,经久不愈所引起的睫毛拳曲的病症。由于睫毛倒刺眼珠,患者有涩痛流泪,怕光等症状。甚至可发生浅层角膜溃疡,最后形成云翳。 [阅读全文:]
摘要: 古代“太医署”或太医院的行政长官。秦、汉时已有此官职。负责管理太医署、院的行政及业务。其下设“太医丞”,为太医令的助手。 [阅读全文:]
摘要: 即病案。是医生治疗疾病时辨证、立法、处方用药的连续记录。汉代名医淳于意创造性地记载了自己治疗的二十五例医案,当时称为《诊籍》。包括有患者姓名、地址、职业、病理、辨证、治疗、预后等。后世医家有将自己所[阅读全文:]
摘要: 是宋代政府官方举办的一种买卖药材机构。宋代对药材多行官卖,十一世纪后期在京城设立了太医局卖药所,制造,出售丸、散、膏、丹和药酒。此后,几经改名,而且不少省、州、县也相继设立。当时把制剂药物的部分称为[阅读全文:]
摘要: 有先天性及后天性两种。先天性多为发育不全的后果,发于双侧。后天性的多因脾弱气虚、脉络失和,风邪客于胞睑所致,常发生于单侧。其症状是上睑肌肉无力,不能开大睑裂,常需抬头皱额以帮助视物。 [阅读全文:]
摘要: 本症系因脾经湿热蕴结所引起。患者睑缘长出小泡,逐渐长出如菌形的赘生物,且有小蒂,不痛不痒,甚者眼翻流泪,视物昏蒙,有的经久不愈。类似于眠睑庖疹或粟粒疹。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