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语出《伤寒论》。“胃家”是胃与大小肠的简称。胃家实指邪热结于阳明、津液受伤所出现的证侯。主要症状为壮热、烦渴、大汗出、脉洪大;因邪热与肠中粪便互结,可出现潮热便秘、腹痛拒按等症。 [阅读全文:]
摘要: 指发生于颐颔部位的一种化脓性感染,虽与痄腮相似,但本病多继发于伤寒、温病、脉疹的后期。由于汗出不畅,余邪热毒未能透泄、郁结于少阳、阳明之络,气血凝滞而成,故又名“汗毒”。初起身热恶寒、肿如结核、微有[阅读全文:]
摘要: 古病名。语出《伤寒论》。“除”,消除之意,“中”,指中焦脾胃之气。疾病到了严重阶段,本来不能饮食,但突然反而暴食,这是中焦脾胃之气将绝的反常现象,称为“除中。 [阅读全文:]
摘要: 古病名,见《金匮要略》。是一种心肺阴虚的病症。临床表现为沉默少言,欲睡不能眠,欲行不能走,欲食又不能吃,寒热似有似无,神志有时不宁,或作自言自语,伴有口苦,尿赤,脉数等内热见症。类似西医神经衰弱,癔[阅读全文:]
摘要: 湿热毒邪滞于气分,下痢白色,如鼻涕样的粘液,或如鱼脑者,叫“白痢”。亦有因寒湿凝滞,脾阳受伤而下痢白色,质稀气腥的,这是属于寒痢,又叫“寒痢”。参阅该条。 [阅读全文:]
摘要: 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冬、春两季。由口鼻吸受疫毒之气,与肺胃蕴热相蒸而发。以咽喉疼痛腐烂,肌肤发生红色疹子(丹痧)为主证,故又名“烂喉丹痧”。因具有传染性,能引起流行,故为“疫喉”之一,又称为“疫[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