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金匮著作二十二卷。清·魏荔彤释义。成书于1720年。魏氏注解《金匮要略》,在广泛汲取人精义的同时,能结合临床实际并学习心得进行推敲,颇人发挥。尤其对所论病证的病机和治法,分析[阅读全文:]
摘要: 齿齼 病名系指恣食酸味而使牙齿酸痛的病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齿齼由食酸之故。”本病类似今之牙本质过敏。治宜取核桃肉细嚼。参见牙齼条。 [阅读全文:]
摘要: 肾满漏疾 病名阴茎持续勃起,精流不止之证。《世医得效方》卷十:“玉茎硬不痿,精流无歇时,时如针状,捏之则脆,乃肾满漏疾。韭子、破故子各两为末,每服三钱。” [阅读全文:]
摘要: 热痿 病名痿证之,由内热灼阴所致。见《医学纲目》卷十七。因内热灼阴耗血、筋失濡养所致。证见身热骨蒸,筋骨痿软,不能步履等。治宜滋阴清热,补肝肾,强筋骨,用虎潜丸加减。 [阅读全文:]
摘要: 蛋积 病名食蛋过而成积滞者。《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蛋积,食蛋不消成积,即嗳败卵气作酸坚痛也。宜白蔻仁、橘红、豆豉、姜汁,方用妙应丸。” [阅读全文:]
摘要: 《黄澹翁医案》 医案著作四卷。清·黄述宁撰。其中医案二卷,属内科杂病;后二卷载两卷所涉及的治疗方剂和黄氏生平所用验方,有定参考价值。本书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 [阅读全文:]
摘要: 伏匿脉 脉学名词指脉象。指脉象混乱,不易察明,时而阴部见阳脉,时而阳部见阴脉,所谓阴阳相乘;时而沉涩而短,时而浮滑而长,所谓阴阳相伏。人体阴阳不和,平衡失调所致。《难经·二十难》:“脉有伏匿…[阅读全文:]
摘要: 华元化 明代医家字之风,武进(今属江苏)人。尝任太医院医官,医术精湛,后返邑悬壶,颇有医名。著《外科宗要》,未见行世。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