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辄筋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神光、胆募。属足少阳胆经。在侧胸部,渊液1寸,平乳头,第4肋间隙中。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及胸外侧动、静脉和第五肋间动、静脉。主治胸满,气喘,胁痛,呕吐,吞[阅读全文:]
摘要: 震颤法 针刺手法名指捏持针柄作小幅度快速振摇的手法。有促使得气及增强针感的作用。《神应经》:“持针细细动摇,进退搓捻其针,如手颤之状,谓之催气。” [阅读全文:]
摘要: 趾骨伤 病名指脚趾骨之伤折者。见《疡科选粹》卷八。因跌扑,压扎所致。症见局部肿胀,疼痛,可见有畸形或闻及骨声,功能活动受限。治宜在麻醉条件下手法复位,夹缚固定。恢复初期应以活血祛瘀消肿主,可内[阅读全文:]
摘要: 郑克荣(1874-1956年) 近现代医家浙江金华人。擅长骨折整复,重视手法与药物结合治疗,于头部损伤效果尤著。当地名医。其门人将其经验总结而成《骨伤与穴位损伤诊治》。 [阅读全文:]
摘要: 小儿痰实 病证名指小儿饮乳不下,口吐涎沫。《太平圣惠方》卷百七十七:“小儿乳食不下,吐涎沫而微壮热者,痰实也。”治宜利气化痰。用赤茯苓散(赤茯苓、陈橘皮、川朴硝、旋覆花、甘草)。 [阅读全文:]
摘要: 珠中气动 病证名《张氏医通》卷八详述其状:“视瞳神深处,有气道,隐隐袅袅而动,状若明镜远照一缕青烟也。……动而定后光冥者,(眼)内证成矣。”似今之玻璃体混浊。因头风痰火所致。治宜清热化痰,方选[阅读全文:]
摘要: 胁下偏痛 证名胁肋部偏侧疼痛。由阴寒实邪结聚而成。《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胁下偏寒,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黄附子汤。”《医宗金鉴》正误存疑篇以胁下偏痛之“偏”字,[阅读全文:]
摘要: 血虚腹痛 病证名因阴血亏虚、经脉凝涩所致的腹痛。《症因脉治》卷四:“血虚腹痛之症,偎偎作痛,如细筋牵引,下引小腹,上行肋梢,肢体瘦弱,面色萎黄,腹虽痛而不饱闷,痛无定处。”脉细涩,或见虚微。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