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指体内水湿停滞而言。是由于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所生的病症。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腹胀、小便少、面黄、下肢浮肿、舌质淡苔润、脉濡缓等。 [阅读全文:]
摘要: 郄(同郄Xi),含有孔窍或缝隙的意义。郄穴是指体内气血聚会于某些空隙处的重要穴位。其中除十二正经外,奇经中的阴跷、阳跷脉和阴维、阳维脉都有郄穴,一般多用于内脏急性痛症,其名称是:肝--中都小肠--养老心-[阅读全文:]
摘要: 指肺热火旺。有虚火,实火二种。临床表现:实火咳剧痰少,咳声有力,或咯痰稠黄,痰中带血,舌红苔黄,脉滑数等;虚火多属久咳阴虚,咳声无力,伴有潮熟,盗汗,脉细数等。 [阅读全文:]
摘要: 湿浊内停日久而产生的痰。又称“痰湿”或“痰浊”。病因脾虚不能运化水湿,不能正常输布津液,于是停聚而成“内湿”,积留而成为“痰饮”。临床表现为痰多而稀白,胸闷或恶心,喘咳,舌体胖而苔滑腻等。 [阅读全文:]
摘要: 指病邪伏藏体内,经过相当时期而发病。郁热内发,最易伤阴。病变部位有深有浅,有发于少阳、阳明、少阴和厥阴等经的不同。邪郁越深,病情越重。发病时由里达表,病程常缠绵多变。参见“伏气温病”条。 [阅读全文:]
摘要: 是气、血、湿、火、痰、食等六种郁症的合称。郁,是壅遏不通畅或郁结不舒。元代朱丹溪认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说明气血郁结,则其他郁证就会相继而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