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古病名。“痃”与“癖”是两种证候,但习惯上通称为“痃癖”。“痃”是形容脐的两旁有条状筋块扛起,状如弓弦,大小不一,或痛或不痛;“癖”是指潜匿于两胁之间的积块,平时寻摸不见,痛时摸之才觉有物。前人分为[阅读全文:]
摘要: 语出《素问.评热病论》。热病出汗后,仍发热,脉躁疾。发热和脉象不因出汗而见和缓,反有狂言、不能食的症状,前人认为这是阳邪交入于阴分,消耗阴气所致,故名。属危重证侯。 [阅读全文:]
摘要: 痫证发作时头强直视,不省人事,甚至牙关紧闭。多因肝经积热所致。由外感风邪而发生的痫病,实即小儿急惊风。 [阅读全文:]
摘要: 即阴寒极盛所致的躁扰、神志不安的证侯,多属危重之证。临床表现四肢厥逆、冷汗自出、脉微欲绝,躁扰不安。这种烦躁是因阴盛格阳所引起,故称。可见于休克前期、心力衰竭、尿毒症等。 [阅读全文:]
摘要: 语出《伤寒论》。汪必昌《医阶辨证》称:「懊侬之状,心下热如火灼不宁,得吐则止」。这是胸膈间自觉有一种烧灼嘈杂感的症状。因病位在胸膈心窝部位,故又称为“心中懊侬”。病因多由于表证发汗不得法,或因误用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