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燥热咳嗽 病证名指燥热伤肺,肺津受灼,肺气失宣而致的咳嗽。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咯出不爽,鼻燥咽干,咳甚则胸痛,或恶寒发热,或痰中有血丝,舌尖红少津,苔薄黄而干,脉略细。治宜清肺润燥止咳。[阅读全文:]
摘要: 许宏 明代医家(1341-1421年)字宗道,建安(今福建建瓯)人。自幼习儒,亦谙医学,曾著《金鉴内台方议》十二卷,系将《伤寒论》方百一十三首,依汤、散、丸三类分列,议其组方、辨证,于后人颇有启迪。另有[阅读全文:]
摘要: 中矩 经外穴名别名垂矩。《医心方》:“中矩,名垂矩。在颐下骨里曲骨中,此一穴,出华佗传也。主中风舌强不能语,及舌干燥。”《经外奇穴图谱》定位于口腔下颌骨内侧,口底与齿龈粘膜移行部之中线处。 [阅读全文:]
摘要: 以痛腧 针灸取穴用语出《灵枢·经筋》。指对于某些病症,以病痛局部或压痛点作为穴位进行治疗。因穴位无定位,所以后世称为阿是穴或不定穴、天应穴。参见各该条。 [阅读全文:]
摘要: 胁堂 经外穴名《外台秘要》:“胁堂,在腋阴下二骨陷者中。主治胸胁支满,胪胀贲(犭屯),噫哕,喘逆,瞻视目黄。举腋取之。”近代《中国针灸学》则定位在“腋窝下二寸陷中,当渊液穴斜上寸之处。”主治心[阅读全文:]
摘要: 阴虚呕吐 病证名阴虚阳气上逆所致的呕吐。《证治汇补·胸膈门》:“诸阳气浮,无所依从,呕咳上气,此阴虚成呕。”治宜滋阴降气,用六味地黄汤加石斛、沉香等药。 [阅读全文:]
摘要: 赵兰亭 清代医家字廷海。天台(今浙江)人。少游学四方,于武昌学得痘之术,归里广种牛痘。后留心骨伤科,凡遇术之良者,必虚心请教,并博采众说,收录秘方。辑《救伤秘旨》卷(1852年刊)。此书后经孙应科[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