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支义方 五代后周至宋间医家《宋史·艺文志》载其著《通玄经》十卷,另又有支观《通玄方》,也是十卷,论者疑二人同作者,因二书皆佚,未及详考。 [阅读全文:]
摘要: 阳纲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布有第八、九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和肋间动、静脉的后支。主治脘腹胀痛,肠鸣泄泻,饮食不下,黄疸,消渴,及肝炎,胆囊炎[阅读全文:]
摘要: 夏泽沛 清代医家字卧候。湖南益阳人。初习儒,诸生。好读方书,尤精于脉诊。尝诊妇曰:“脉极异必挛生。”及产,果如其言。年三十九,对其友薛绳祖曰:“吾死于今岁之夏。”薛问其故,曰:“心脉散矣。”五[阅读全文:]
摘要: 小方脉 古代医学分科之幼科的别称,专治小儿疾病,相当于现在的小儿科。唐代已有少小科,宋代开始,儿科称小方脉。宋以后,元、明、清太医院中均设有小方脉科。参见九科、十三科、十一科等条。 [阅读全文:]
摘要: 巫 指用画符、念咒、祈祷等迷信方法作治病手段的人巫在殷商就已经出现,由于生产水平的限制,人们遂有鬼神致病等迷信思想产生,是巫产生的历史根源。西周时期医、巫、祝已经分业。《周礼·春官》载:“司巫[阅读全文:]
摘要: 圜(yuá,音圆)直 人体部位名指人中沟部位。《灵枢·五色》:“男子色在于面王,小腹痛,下为卵痛,其圜直为茎痛。”李念莪注:“圜直,指人中水沟穴也。人中有边圜而直者,故人中色见,主阴茎作痛。” [阅读全文:]
摘要: 引火法 药物敷贴法的《串雅外编》:“引火法:入病厥逆之症,不敢用药,以此治之。吴茱萸一两末,以面半两,水调成糊,以布摊成膏,贴涌泉穴内,则手足不逆矣。又法:附子一为末,米醋调成膏,贴涌泉穴上。[阅读全文:]
摘要: 吴文炳 明代医家字绍轩,号光甫,盱江(今属江西)人。说四川建武所人。尝参阅《内经》、《伤寒》等古典医著的内容,辑有《医家赤帜益辨全书》。另又辑家传有关食物方面之药物,著成《食物本草》四卷。尚有[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