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两虚相得 病因病理学术语指六淫外感虚邪虚,人体正气不足为一虚,两虚相合则发病。《灵枢·百病始生》:“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阅读全文:]
摘要: 年希尧(?-1738年) 清代官吏,知医字允恭,号偶斋主人,广宁(今属山东,说广东)人,尝官至工部侍郎。希尧博才闻,常与友人论医,有方辄录之,并以之治人病多效。后辑成《集验良方》六卷,另有《本草类方[阅读全文:]
摘要: 喉节 ①病名系指初起如梅核,在喉膈间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继之上至喉节之间患的病证。又名喉疖。须用针刺破,然后以胆硝丹吹入喉中,内服雄黄化毒丸。 ②人体解剖部位名称。俗称项正中之甲状舌骨为喉节[阅读全文:]
摘要: 刘渊然 明代医家赣县(今属江西)人。幼年即出家,明太祖、仁宗均闻其名并召见,先后赐号高道、真人、长春真人,尝著《济急仙方》卷。 [阅读全文:]
摘要: 伏暑伤寒 病名深秋霜降至立冬后发病的伏暑。名伏暑兼寒、伏暑晚发。《通俗伤寒论·伏暑伤寒》:“夏伤于暑,被湿所遏而蕴伏,至深秋霜降及立冬前后,外寒搏动而触发。邪伏膜原而在气分者,病浅而轻;邪舍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