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楠(18~19世纪)
章楠,字虚谷,清末医学家.浙江会稽人。
【生平事迹】章楠,清代名医,自幼体弱多病,于是就专心于医学,以博学卓识著称。他遍读医家著述.颇受叶天七医案的影响,并先后到广东、苏卅,河北等地求师。他受叶天士、薛生白等人的影响,因而对温病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尤其对王孟英编纂的《温热经纬》一书影响较大。在医学理论上.他推崇张仲景辨证论治理论,对张景岳的学说多所抨击·并且有一定见地。他强调伤寒与温病之不同.对六经、六气等概念有所阐发·但也有不尽全面之处.如他把疾病机械地按四时分类,并有单从字推敲之弊。其主要著作有《医门棒喝》4卷.《伤寒论本旨》(又名《医门棒喝二集》)9卷。
【学术思想】章楠在学术上受叶天士、薛生白关于温病学的影响较大,因而他对温病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在杂病的辩证论治方面有比较丰富的经验。
1、推崇《内经》,突出天人合一观点,以阴阳五行为纲,探求医学本源。自古以来的研究《内经》者,崇敬有加而灵活不足,章氏则能信古而不泥守,述而有作。他认为《内经》是“圣人阐明生死之理之书籍”.“明阴阳造化之源流,天人合一之至理,大无不包,细无不贯”。人的一切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皆系于阴阳五行之气的运动变化,而“详究天地阴阳五行生化之理”的目的,也就是为了“详明所以生、所以死之理”,明乎此理.就能“操造化之柄,而补天地之缺失”。用以“斡旋人身阴阳,气血生化之源,以救其病而保其生”。章氏节注《内经》,研究《内经》原文时,始终能把握住天人合一、阴阳五行这个纲,很显然,章氏研究《内经》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要高人一筹,因而能深入浅出,左右逢原。
2、强调正气,阐发邪正虚实关系。绍兴杨森茂研究章氏学术思想后认为.章氏十分重视人体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章楠认为“人之寿夭不齐者,由禀赋之厚薄”。其所以生病者.则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之故,如能避外来之邪,免七情之害,则一身阴阳气血,和平调达,自解患病之苦。然“一身气血,随心所使.心定神安,气血自固.虽有外邪,亦莫能伤,故《经》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虚者,虚其心,则神自清;无者,无其欲,则精自固。天真之气,从之生长.而精神固守于内.何病之有。”章氏重视正气的思想,充分反映他在临床辩证论治方面,正如他对《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句注云:“……盖言邪气实宜泻;正气虚宜补。…”无虚者.急在邪气,去之不速,留则生变也;多虚者,急在正气,培之不早,临期无济也。”不但充分体现章氏重视正气的思想,而且可以看出章氏注疏经文时的精详务实精神。
3、阐发六经病证,理论联系实际。章氏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与研究《内经》密切结合在一起进行的.并且能密切联系临床,他之所以这样做,是他认为“发明《内经》至理者,唯仲景一人而已”。只有把《内经》与《伤寒论》有机的结合,才能相得益彰,他不满那种抛开《内经》去研究仲景学说的做法,说:“是仲景又为方脉祖圣,而传轩岐之道者。故《内经》立七方之剂,而仲景因以广其法。……后世注《内经》者少,为其难解也。仲景书似乎易解,因而滥注者多。愈多,则仲景之道愈晦。而不思不明《内经》之体,焉达仲景之用。”对仲景之说中历来易于混淆或有疑义的条文,“或据《伤寒论》之旨,或援《灵枢》、《素问》以辨之”。虽不能说章氏之见必合长沙之旨,但亦足以证明他对《伤寒论》、对《内经》研究之深。由于章氏受叶天士、薛生白温热思想影响较大,故他在研究《伤寒论》时,尤对湿热、热病的有关条文论述甚详,注意了伤寒与温病二者在病因、病机和症状上的区别,对整理和研究《伤寒论》有一定价值。
章楠,字虚谷,清末医学家.浙江会稽人。
【生平事迹】章楠,清代名医,自幼体弱多病,于是就专心于医学,以博学卓识著称。他遍读医家著述.颇受叶天七医案的影响,并先后到广东、苏卅,河北等地求师。他受叶天士、薛生白等人的影响,因而对温病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尤其对王孟英编纂的《温热经纬》一书影响较大。在医学理论上.他推崇张仲景辨证论治理论,对张景岳的学说多所抨击·并且有一定见地。他强调伤寒与温病之不同.对六经、六气等概念有所阐发·但也有不尽全面之处.如他把疾病机械地按四时分类,并有单从字推敲之弊。其主要著作有《医门棒喝》4卷.《伤寒论本旨》(又名《医门棒喝二集》)9卷。
【学术思想】章楠在学术上受叶天士、薛生白关于温病学的影响较大,因而他对温病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在杂病的辩证论治方面有比较丰富的经验。
1、推崇《内经》,突出天人合一观点,以阴阳五行为纲,探求医学本源。自古以来的研究《内经》者,崇敬有加而灵活不足,章氏则能信古而不泥守,述而有作。他认为《内经》是“圣人阐明生死之理之书籍”.“明阴阳造化之源流,天人合一之至理,大无不包,细无不贯”。人的一切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皆系于阴阳五行之气的运动变化,而“详究天地阴阳五行生化之理”的目的,也就是为了“详明所以生、所以死之理”,明乎此理.就能“操造化之柄,而补天地之缺失”。用以“斡旋人身阴阳,气血生化之源,以救其病而保其生”。章氏节注《内经》,研究《内经》原文时,始终能把握住天人合一、阴阳五行这个纲,很显然,章氏研究《内经》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要高人一筹,因而能深入浅出,左右逢原。
2、强调正气,阐发邪正虚实关系。绍兴杨森茂研究章氏学术思想后认为.章氏十分重视人体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章楠认为“人之寿夭不齐者,由禀赋之厚薄”。其所以生病者.则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之故,如能避外来之邪,免七情之害,则一身阴阳气血,和平调达,自解患病之苦。然“一身气血,随心所使.心定神安,气血自固.虽有外邪,亦莫能伤,故《经》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虚者,虚其心,则神自清;无者,无其欲,则精自固。天真之气,从之生长.而精神固守于内.何病之有。”章氏重视正气的思想,充分反映他在临床辩证论治方面,正如他对《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句注云:“……盖言邪气实宜泻;正气虚宜补。…”无虚者.急在邪气,去之不速,留则生变也;多虚者,急在正气,培之不早,临期无济也。”不但充分体现章氏重视正气的思想,而且可以看出章氏注疏经文时的精详务实精神。
3、阐发六经病证,理论联系实际。章氏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与研究《内经》密切结合在一起进行的.并且能密切联系临床,他之所以这样做,是他认为“发明《内经》至理者,唯仲景一人而已”。只有把《内经》与《伤寒论》有机的结合,才能相得益彰,他不满那种抛开《内经》去研究仲景学说的做法,说:“是仲景又为方脉祖圣,而传轩岐之道者。故《内经》立七方之剂,而仲景因以广其法。……后世注《内经》者少,为其难解也。仲景书似乎易解,因而滥注者多。愈多,则仲景之道愈晦。而不思不明《内经》之体,焉达仲景之用。”对仲景之说中历来易于混淆或有疑义的条文,“或据《伤寒论》之旨,或援《灵枢》、《素问》以辨之”。虽不能说章氏之见必合长沙之旨,但亦足以证明他对《伤寒论》、对《内经》研究之深。由于章氏受叶天士、薛生白温热思想影响较大,故他在研究《伤寒论》时,尤对湿热、热病的有关条文论述甚详,注意了伤寒与温病二者在病因、病机和症状上的区别,对整理和研究《伤寒论》有一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