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健康网

扶阳助胃汤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处方来源:《卫生宝鉴》卷十三。
别名:扶阳益胃汤
组成:干姜(炮)1钱半,拣参1钱,草豆蔻仁1钱,甘草(炙)1钱,官桂1钱,白芍药1钱,陈皮5分,白术5分,吴茱萸5分,黑附子(炮,去皮)2钱,益智仁5分。
主治:客寒犯胃,胃脘当心而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作1服。水3盏,加生姜3片,大枣两个,煎至1盏,去滓,食前温服。
临床应用:胃脘痛:两浙江淮都漕运使崔君长男云卿,年二十有五,体本丰肥,奉养膏梁,时有热证。友人劝食寒凉物,及服寒凉药,于至元庚辰秋,病疟久不除,医以砒霜等物治之,新汲水送下,禁食热物,疟病不除,反添吐泻,脾胃复伤,中气愈虚,腹痛肠鸣,时复胃脘当心而痛,不任其苦。屡易医药,未尝有效,至冬还家,百般治疗而不愈,延至四月间,因劳役烦恼过度,前证大作,请予治之,具说其由。诊得脉弦细而微,手足稍冷,面色青黄而不泽,情思不乐,恶人烦冗,饮食减少,微饱则心下痞闷,呕吐酸水,发作疼痛,冷汗时出,气促闷乱不安,须人额相抵而坐,少时易之。予思《内经》云,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为痿厥心冤。又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则卒然而痛,得炅则已。显者,热也,非甘辛大热之剂,则不能愈,遂制此方。三服大势皆去,痛减过半。至秋先灸中脘三七壮,以助胃气;次灸气海百余壮,生发元气,滋荣百脉。以还少丹服之,则喜饮食,添肌肉,润皮肤。明年春,灸三里二七壮,乃胃之合穴也,亦助胃气,又引气下行。春以芳香助脾,复以育气汤加白檀香平治之。戒以惩忿窒欲,慎言语,节饮食,一年而平复。
各家论述:1.《卫生宝鉴》:《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辛热,佐以苦温。附子、干姜大辛热,温中散寒,故以为君;草豆蔻仁、益智仁辛甘大热,治客寒犯胃为佐;脾不足者以甘补之,炙甘草甘温,白术、橘皮苦温,补脾养气;水挟木势,亦来侮土,故作急痛,桂辛热以退寒水,芍药味酸以泻木克土,吴茱萸苦热,泄厥气上逆于胸中,以为使也。
2.《医方考》:附子、干姜、官桂、吴茱萸、草豆蔻、益智仁,辛热之品也,用之所以扶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用人参、白术、甘草甘温之品以助胃;用芍药者,取其味酸,能泻土中之木;用陈皮者,取其辛香,能利腹中之气。
附注:扶阳益胃汤(《金匮翼》卷六)。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扶阳助胃汤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