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健康网

李延罡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李延罡(1628—1697年)
李延罡,原名彦贞,字我生,后改名延罡。又改字辰山,又字期叔,又称寒村.号漫庵。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
    [生平事迹]李氏出身医家。明崇桢年间,在同邑徐孚远门下求学。当时徐氏与爱国志士夏允彝、陈子龙等  准备保明抗清  延罡也参与他们的活动.清兵南下.延罡随鲁王前往厦门。后来复明事业没有希望了。他便化名北上.不敢回归家乡  就逃避到平湖(今浙江平湖县),寄居祐圣观  行医济人以谋生。不论远近.有求必应。且不计报酬。或有酬金.也多买书自娱.或沽酒待客。相与为欢。
    延罡学医于叔父李中梓  尽得心传.又研究缪希雍医学遗槁及周梅屋《独得编》等。深明医理  治病多奇效  名噪一时.与当时名医喻昌、张卿子、卢之颐等皆有交往.晚年穷究医理.著书立说、撰成《补撰药用化义》14卷,《医学口诀》、《脉诀汇辨》l0卷、《痘疹全书》、《本草谕》、《五运六气医案》等医书。
    李氏又与朱彝尊友善。经常来往.得朱赠书数千卷。康熙三十六年(]697年)冬ll月,他病沉重,适逢朱氏来访,拿出所著《崇祯甲申录》、《南都旧话录》及《放鹇亭集》书稿交朱刊印。过二日逝世,朱彝尊为之书写墓志铭.
    [学术思想]李氏治学。也是广集博采。他所著之(脉決汇辨》.汇集古今各家之脉论,集群言之大成。特别是参以家学.将堂叔李中梓的《诊家正眼》二十八脉。细加校阅.他又深入研读王叔和《脉经》.张景岳《类经》以及所得秘本缪仲雍遗稿、周梅屋《独得编》.多所体会和心得.于脉理造脂很深。由于他能博学会屈.不拘于前人的成见.内所发现、故而他的脉学论著能够补前人之未备.正以往之讹误。他认为六朝人崔嘉彦之《四言脉诀》“鄙俚纰谬”。且太简略.故而在此基础上。增删诠释。集10余年时间參考了近70种古书中有关脉学的论述  著成《脉决汇辨)10卷。他认为脉学研究有六要:“辨析相类之脉.对举相反之脉.察定平常之脉,准随时令变脉.确认真藏实脉”。他又主张“四诊四參”  他说  “望闻问切.古所渭四诊也。知切矣而略于三者.犹欲入户而阖其门,其可得乎哉”“设不能以四诊相参、而欲孟浪用意,未有不复人于反掌间者!”他这种综合论治  不谬执一端的医疗思想。是颇有临床指导意义的。他的脉案圖式与喻嘉言的议病式皆著称于世  堪为后世师法,海盐彭孙贻对他的脉法的评价是“精妙入神。名满南北”。
    关于药品之学,他主张详辨细析.深明药之体、色、气、味、形、性、能、力,这样.才不致为古今诸书所误.以淆惑药理。他认为“体、色、气、味”等辨药八法.当一一验证具体.观其色.嗅其气。嚼其味  这是定法.但是.有其不能嗅其气嚼其味者.须煎汁尝之.惟辨此四者为先。然后再推其形,察其性.原其能。定其力.及其厚、薄、清、浊、缓、急、躁、静、平和、酷锐之性.以及走经主治等.都须详察细辨.方可用之有当。他说:“医家用药。如良将用兵.药品是兵.主将练兵.必先分別武艺,区別队伍。知其膂力伎俩.可使破敌奏功 ……余则更加参订.分气、血、肝、心、脾、肺、肾,痰、火、燥、风、湿、寒.各为一门;逐门之内,排款有序.使良工用药切当.攻邪补益.不致混淆。”同时.李氏所采寻之药品,均属平日常用.不尚神奇.十分切合实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补撰药用化义 医学口诀 脉诀汇辨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