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杰出中医人才(一)近现代
1。方药中(1921— )重庆人。三世业医。1940年拜陈逊斋为师。1952年入北京医学院学习西医。后为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班教授、副主任。对祖国医学理论,特别是经典著作有较高造诣。在统一辩证论治方法和步骤问题上尤多贡献,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肝、肾病治疗。著有《医学三字经浅说》、《中医基础理论通俗讲话》、《辩证论治研究七讲》。
2。龚志贤(1900--1984)巴县人。自幼习医,1932在国医传习所和国医药馆。建国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中医科副科长,国家卫生部中医司科长兼北京医学院中医主任,重庆第一中医院副院长,重庆中医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1963年指导研究的中医药治疗盛于盛炎获重大成果奖。撰有《中草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出血疹的中医论治》,《龚志贤临床经验集》等。
3。任应秋(1914—1984)字鸿宾。江津人。1937年就读于上海中国医学院,1949年后,历任重庆市中医学校教务主任,北京中医学院名家学说教研室主任、教授,《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基础理论分卷》及《中医历代名医精华》主编等。著有《仲景脉学法案》、《任氏传染病学》、《脉学研究十讲》、《中医病理学》、《中医名家学说》等。
4。吴棹仙(1892-1976)名显宗。巴县人。幼承庭训,习医学。又先后就读于重庆巴县医学堂、重庆官立医学校、重庆医学研究会公立医校、重庆存仁医学校等。后从许直祁游,得“子午”、“灵龟”针法秘传。先后创办重庆医药馆、国医传习所、重庆中医院、巴县国医学校、苏生国医院、重庆中华医药科学讲习所。1949年后,历任重庆等一、二中医院院长,成都中学医学院医经教研组主任、针灸教研组主任等。著有《子午流注说难》、《医经生理学》、《医经病理学》、《灵枢经浅注》等。工书法,通音韵,精词章,著有《听秋声馆》、《性灵集》、《养石斋》 。
5。陈源生(1897- )铜梁人。出身于中医世家。19岁随叔祖父临方。1920年开始行医。对《伤寒论》、《金 要略》的临床意义多有阐发。善于汲取各家学说的长处,对中草药研究尤具心得。治病不拘成法,主张轻灵巧取,在内、妇、儿科临床上有较深的造诣。曾任重庆市中医研究所顾问等。著有《临床常用中草药选编》、《简便验方歌括》等。
6。李重人(1909--1969)原名伦敦,奉节县人.自幼习医,19岁行医,后移居万县,开“尊生药室”.建国后历任万县市卫生工作者协会副主任、中央卫生部中医司教育科科长、北京中医学院副教务长兼副主任、院务委员会委员.编写有《应用方剂学》、《内经讲义》、《中医病理与诊断》等.
7。凌一揆(1925-- )永川人.1941年入四川国医专科学校,次年转四川国医学院,毕业后留校.1949年后,历任成都中医进修学校教务主任、成都中医学院副院长、名誉院长、教授、全国高等院校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等.主编有《中药学》、《中药方剂临床手册》等.
8。刘善述(1785--1873)名兴,合川人.早年参加科举,屡试不第,弃儒习医,成为良医.其最重药学,晚年将毕生心得,撰成《耄寿医学》.其子刘士季,继承家学,行医30余年,以其父之说为基础,编成《草木便方》,分上下两篇,上篇列药物,下篇为医方.该书对研究川东药物,尤其是草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9。冉雪峰(1879--1963)原名敬典,字剑虹,巫山县人.早年曾任记者,并创办湖北通讯社,参与“武昌起义”.1917年起在武昌行医,后为湖北省中西医第一届会长,并创办 《中医杂志》.1923年创办武昌弘立中医专门学校.1929年起,历任中央国医馆湖北分馆馆长、医务处处长.武汉沦陷后,回万县行医.建国后,历任重庆中医学校校长、北京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高干外宾治疗室主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与天津名中医张锡纯有“南冉北张”之誉.一生著述颇丰,《冉注伤寒论》为其代表作.
10。王文选(1808—1889)名锡鑫,号亚拙山人,清嘉庆、光绪年间万县人。自幼善学,尤好医学,从同邑名医学习幼科、痘科、兼匀各科。医术全面,经验丰富,并潜心著述。著有《医学切要全集》、《活人心法》、《存存汇集医学易读》、《药性炮制歌》等。其名载入《中国医学大辞典》等书。光绪十年初十日恭逢.慈禧端佑康颐昭豫荘誠皇太后萬夀由禮部奏請,祝嘏耆老一名王文選于本日奉旨, 御賜銀牌, 欽加六品銜龍章寵錫.
11。邹趾痕(1851--1935)名代权,字子衡,巴县人.早年行医,在重庆创办“中华天年医社”,1925年参加发起“华夏医学会”,后又发起成立全国性的“中医御敌团”.一生潜研中医典籍,医术高明.著有《素问微言详解》、《灵枢微言详解》、《伤寒论详解》、《金匮要略详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