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编辑本段回目录
肠易激综合症是一种慢性系列疾病,其特征是在没有可检出的器质性疾病的情况下,腹部疼痛或不适以及排便习惯改变。它可存在腹泻和/或便秘两种情况,因此常按照粪便形式再分为:腹泻为主型 IBS (IBSD)、便秘为主型 IBS (IBSC)、IBSM(腹泻和便秘混合型)以及 IBSA(腹泻和便秘交替型)。它是功能性胃肠病 (GI) 的一部分。
流行病学和经济学编辑本段回目录
· IBS 在全球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为 9%-23%,并最多占得到胃肠病专家诊断的 40%
· 女性占多数,即在临床环境中女性男性患者比例高达 4:1,而且女性的症状也较为严重
· 年龄分布尚不清楚;一些研究报告发病率在青年人中较高,并随年龄下降,但另外一些研究报告没有年龄差别
· IBS 对生活质量影响很大,其后果是高昂的直接和间接健康护理成本(在美国高达 300 亿美元)
病理生理学编辑本段回目录
· IBS 的病理生理学仍不完全明确,但可能很复杂,由多种因素引发。
· 其中一个问题是疼痛是否是继发于肠蠕动异常或感觉处理紊乱(内脏痛觉过敏)或者这两者。
· IBS 患者中存在多种异常小肠蠕动的模式,但没有哪一种蠕动紊乱是此综合症的明确症状,或存在与疼痛感觉的可预测关系。
· 相比之下,肠道对疼痛刺激敏感性的增加很明显是 IBS 的主要特征之一,虽然对其解剖学部位、生理性紊乱、细胞介体和分子机制的理解并不彻底。目前仍有争论的是痛觉过敏是主要来自中枢神经系统,还是(至少在一开始)由周边(感染性)因素触发 [首先是周边神经系统敏感化,然后是中枢神经敏感化]。
· 遗传倾向的作用仍有争议。
* IBS 疼痛发病机理可能涉及到的特定分子中,5羟色胺(5HT)得到的关注最多,因其是肠道正常蠕动反射中的重要因素,并可是内脏疼痛感受器敏感化并有助于瞬时受体电位家族 V 受体 1 (TRPV1) 发挥作用。
诊断标准编辑本段回目录
· 目前 IBS 的诊断是基于 Rome III 标准*执行的,即
反复发作的腹部疼痛或不适,在最近 3 个月内至少每月有 3 天,并伴随以下 2 种或更多症状:
通便后改善,
发作时伴随排便频率变化,以及
发作时伴随大便形式改变(粪便的外观)
*对于至少在诊断前 6 个月开始的症状,按后 3 月执行标准
· 警报症状(例如体重降低、发烧、直肠出血、皮脂溢、乳糖/麸质不耐受)表示可能发生结构疾病,例如结肠癌、肠道炎症、营养不良(例如口炎性腹泻),但不一定排除 IBS 的诊断。
临床特征和仪器检查编辑本段回目录
· IBS 的发作通常因感染、饮食、生活方式变化或心理压力继发的胃肠功能紊乱而突然发生 [与健康个体相比,IBS 患者中性、肉体和情感虐待的流行程度较高]。
· 自发疼痛被描述为绞痛、腹部疼痛感,其严重程度从轻度、间歇性到严重、持续性不等。它可因进食而突然发生并因通便而好转。在女性患者中,此病症受月经周期影响,并在行经之前和之中加重。腹部疼痛区域一般随着疾病的发展而增大。腹部疼痛也由小肠转动(例如餐后结肠收缩,对照组注意不到)和内窥镜操作诱发。
· 腹部疼痛伴随的临床症状有:疲劳、肌肉和关节疼痛、盆腔疼痛、头痛、睡眠和性生活紊乱、情感失调、尿急
· 与一般人群相比,IBS 患者更常见的临床症状(并发症)有:
精神失常(流行程度:IBS 患者中为 40%90%)
纤维肌痛综合症(流行程度:IBS 女性患者中为 31.6%)
反复发作/慢性盆腔疼痛(痛经的流行程度:IBS 女性患者中为 50%)
慢性疲劳综合症、间质性膀胱炎、背部疼痛、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头痛
· IBS 患者的内脏 1 和身体 2 都会对有害刺激产生异常反应。
(1) 在大多数情况下低于肠道正常的机械和电刺激疼痛阈值 [内脏痛觉过敏]
(2) 在身体的腹部疼痛牵扯区,低于皮肤、皮下和肌肉组织的正常疼痛阈值;在疼痛牵扯区外的身体区域,
低于皮下和肌肉组织的正常疼痛阈值;皮肤的结果有争议,可能正常、高于正常或低于正常疼痛阈值(热、机械、电刺激)
· 脑神经成像。IBS 患者的大脑影像表明疼痛抑制回路的激活受影响,包括皮肤
脑桥回路,但肢体和边缘系统回路激活增强,可能与疼痛助长有关
预后和治疗编辑本段回目录
· IBS 一般会持续终生,虽然可通过治疗轻微控制症状。
· 治疗一般是混合的。其涉及到:饮食因素(认真分析可能的食物触发物);传统的药理治疗(包括膨胀剂、镇痉挛剂、三环抗抑郁药和其他精神药物和轻泻剂)、激活血清素的药剂 [5HT3
受体拮抗剂、5HT4受体兴奋剂、5HT4兴奋剂和 5HT3拮抗剂的组合];抗抑郁剂;行为和心理治疗。
.星状神经节阻滞及腹腔神经丛阻滞对部分患者有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