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健康网

张机(张仲景)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约150—219年)
    张机,字仲景,南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一说河南邓县)人。
    【生平事迹】张机从小笃实好学,精通博书,并嗜好医学,年轻时曾跟从同郡张伯祖学医,由于勤奋好学,故能尽得所传,时人称赞他“识用精微过其师”.后世据唐.甘伯宗的《名医传》记载,张氏曾任长沙太守,故时被人称为“张长沙”,其方书亦被称为“长沙方”。
    张氏生活在东汉末年。其时政治黑暗,兵祸绵延,生灵涂炭,疫病流行,横尸遍野,惨不忍睹,所谓“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仅据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中记载,他原有200多人的家族,自汉献帝建安元年以来,在不到l0年的时间.就有2/3的人染病身亡,其中死于伤寒者竟占7/10人。张氏“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刻苦攻读《素问》、《灵枢》、《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继承《内经》等古典医籍的基本理论,广泛收集其他医家的治疗方法,结合个人临床诊治疾病的丰富经验和心得体会,并使之提高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创造性地著成《伤寒杂病论》这样一部划时代的临证医学名著。
    刻苦的钻研和长期的医疗实践,使张仲景成为一位杰出的临证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宗之圣”.他的高超医术。在各种文献中多有记载.如《何顒别传》和《甲乙经.序》中均记述了仲景对建安诗人王仲宣之病的判断,“张机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疾。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后来果然应验。张仲景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他认为医生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医生除要有高明的医术外,必须具备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他对于那些“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相对斯须,便处汤药”,草菅人命的医疗作风,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对那些面对疫病流行束手无策。却又“各承家技.始终顺旧”.墨守陈规的庸医给予了尖锐的批评。他还驳斥了“钦望巫祝,告穷归天”、请求鬼神保佑的迷信思想、指出其结果只能“束手受败”.正是基于这种反对迷信,反对苟且,注重实践,认真钻研,敢于创新的精神,他才成为“医圣”。
    张氏著有《伤寒杂病论》16卷(210年).该书原本散佚.经后世医家搜集整理.分成现在流行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
    【学术思想】张仲景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他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一书中,他在继承前人关于“辨证论冶”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一整套辨证施治的原则,并对中医病因学说和方剂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 创用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汉以前的医学界,有“医经家”和“经方家”之分。所谓医经家,是侧重于医学理论的探讨。多有论无方;所谓经方家.是側重于方药技术的研究,多有方无论。二者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仲景则取两家之长,熔为一炉。他根据《素问.热论》六经分证的基本理论,创造性地把外感疾病错综复杂的证侯及其演变加以总结.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六经辨证体系,还把《内经》以来的脏腑、经络和病因等学说.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运用了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的治疗方法及各个方剂和具体药物的选择使用,对于外感热病的产生、发展和辨证论治提出了切合实际的辨证纲领和具体的治疗措施。在各种杂病方面,仲景从整体观念出发,根据脏腑经络学说.运用朴素的表述方法.对疾病的病因、发病和每一种病的理法方药都有详略不同的论述,提出了根据脏腑经络病机和四诊八纲进行病与证相结合的辨证方法。仲景对杂病偏重于一个一个疾病的研究。它比之笼统归类研究疾病,有利于深化人们对许多疾病的认识.具有十分明显的优越性。
    值得一提的是,仲景在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过程中。或未雨绸缪,防病于末然;或防微杜渐,防甚于初始;或治勿过不及,差后重调摄.以顾正防变。在杂病的辨证施治过程中,则根据五行传变的原理.提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充分发挥了《内经》提出的“治未病”思想。
    2. 发展了病因病机学说。仲景云“干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皿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  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他将复杂的病因概括为三大类,并阐述了三类不同的病因与杂病发生的关系。这可称为中医学中最早的比较明确的病因学说.即后世所谓的三因致病说.关于疾病的发生。仲景提出;“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认为正常的气候固然能生长万物.但不正常的气候也会伤害万物,对
人体亦不例外.然反常气候是否一定会使人发病,则取决于人体正气的盛衰.“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说明了正气与邪气在发病上的辩证关系,并从中强调了正气为本、邪气为标的科学观点。
    3  对方剂学的贡献。张氏临证处方,法度严谨.在因证守法.以法统方,随证加减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组方原则,因而被后世尊为方剂学的鼻祖.仲景方亦被称为“众方之祖”.他在《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对方剂的配伍、用量、用水、煎法和服法上,都有一定的要求。如麻黄要去节,先煎去沫;小柴胡汤煎后。要去渣再煎;桂枝汤要水煎温服,啜热稀粥.温覆取微汗等。在《伤寒论》中载方113首,用药品种87种.《金匮要略》中载方262首,所用药物达116种。其所用剂型种类有汤剂、丸剂、散剂、酒剂、洗剂、浴剂、熏剂、滴耳剂、灌鼻剂、吹鼻剂、软膏剂、肛门栓剂、灌肠剂、阴道栓剂等多种,扩大了临床给药途径。仲景方经过长期临床实践验证,疗效显著。直至今日,不仅国内医家仍在广泛应用.日本也有不少医家在临床广泛采用伤寒原方治病,其中有些方剂还照原方制成了成药。
    总之,张仲景不仅总结了3世纪初我国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而且进一步确立了运用理法方药和辨证施治的原则,使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后世中医学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对我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所刨立的下少治疗原则和方法至今仍在临床广泛应用。诚如近人阎德润评价说:“仲景《伤寒论》乃医中四书,不有《伤寒》,则众方无出;不有仲景,则生命堪虞.是其书可称万世宝典  而其人不愧医圣之才.安可因年代关系而损益其价值。”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