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1--341年)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
【生平事迹】葛洪出身世业炼丹之家,祖父葛系仕吴为大鸿胪①.父葛悌仕晋为邵陵太守,从祖葛玄为吴时道士.葛洪年13岁时丧父,家道中落,因之他从小勤苦读书,常“带经而耕,携史而樵”,博览群书及诸子百家言,于术数、老庄之学、神仙导引之法.无所不通。他初从葛玄弟子郑隐习炼丹术。公元303年,曾参与镇压石冰领导的农民起义。于东晋初封关内侯。后至广州,“师事南海太守鲍玄,玄亦内学.见洪深重,以女妻洪(名鲍姑。精灸术).洪传其业”。晚年闻交趾出丹砂,求为勾漏令,携子侄至广州.止于罗浮山炼丹。在山积年而卒。
葛洪虽出身于仕宦家庭,但一生饱经祸乱.为寻求安心立命之所.遂兼修儒道之学。认为“道者,儒之奉也;儒者,道之末也”。主张以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以图儒道合一.是一位儒道合一的宗教理论家,又是一位从事化学实验和医疗活动的医学家。
葛氏著述甚多,现存有《肘后备急方》3卷,简称《肘后方》,初名《肘后救卒方》;(抱朴子内外篇》.另有《金匱药方》100卷、《神仙服食方》10卷、《服食方》4卷、《太清神仙服食经)l卷等,均佚。
【学术思想】葛洪兴趣广泛.涉猎的学科很多,诸如文学、历史、哲学、生物、物理、天文,并有所著述,尤其在医学和炼丹方面深有研究.
1. 医学方面的成就。葛洪的医学成就反映于其著《肘后备急方》一书中。他总结了我国晋以来医疗发展方面许多先进成就。例如对急性传染病的记述,包括现在所说的多种流行性传染病、疟疾,痢疾、狂犬病、结核病、丹毒、恙虫病等。其中关于天花的流行情况和症状的描述尤为详尽,他说:“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治得差后,疮瘢紫黑,弥岁方灭。此恶毒之气,世人云永徽四年,此疮从西东流.遍于海内. …。建武中(301年)于南阳画虏所得.乃呼为“虏疮”。”清楚地描述了天花的形态、症状、预后以及该疮传入中国的情况。葛洪对病原体的观察很细致.他第一次描述了沙虱(恙螨)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对恙虫病的病原、症状作了正确的记述.指出:“山水间多有沙虱。甚细。略不可见.人入水浴。及以水漅浴② 此虫在水中著人身。及阴天雨行草中亦著人,便钻入皮里。”又说:“初得之皮上正赤.如小豆、黍米、粟粒。以后摩赤上,痛如刺。三日之后.令百节强.疼痛 寒热。赤上发疮”其记载与今日临床所见基本相同.他所记述的一种由水中毒虫引起的病症,类似于现代所说的血吸虫病。
葛氏亦记述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他提出在被狂犬咬伤之后.把狂犬杀掉.取其脑组织敷在伤口上,以预防狂犬病的发作。这种用同一类疾病的机体组织来防治这种病的思想,可以说是中医免疫思想的萌芽,也是此后中国首先发明人痘接种术的先声。对于疟疾的治疗,他提出用“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 尽服之”.此对现代研制抗疟新药青蒿素有很大的启迪。另外,他提出的用小竹片夾裹治疗骨折。腹壁破裂肠突出的缝合等外科手术,以及麻黄治喘,莨菪子治癫狂.海藻治瘿病, 雄黄、朱砂治皮肤病。都符合现代医学的治疗原则。他对脚气病的症状记述也十分详细,并指出用大豆、牛乳、蜀椒、松节、松叶等药物治疗。这些论述对临床医学的发展有较大贡献。
2.炼丹术与制药化学。葛氏一生精于炼丹术.炼丹是化学制约的萌芽。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大量实验。著成《抱朴子》一书,其“内篇”20卷中.有“金丹”、“黄白”、“仙药”等部分.专论炼丹.记載了许多有关炼制丹药的方法。客观上促进了化学制药的发展.也扩大了化学药物的应用范围。如他就曾以汞、雄黄、猪脂等炼制成软膏,治疗癣疥等皮肤病 至今外科临床上所广为运用的升降药(即红升丹、白降丹).都是葛洪炼丹术的遗法。
葛洪在炼丹的过程中接触了较多的化学药物,仅其著作中提到的就有汞、疏、铅丹、雄黄、雌黄等20多种矿物药,还有很多不纯的无机物。如石胆(碳酸钙)、矾(明矾),石膏等,对每味药的化学特点、产地、药用价值。他都进行了解释;并通过长期地观察和实验研究,认识了一些物质变化的规律.首先.他发现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指出“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即硫化汞受热分解出水银,水银和硫磺不断加热又变成硫化汞。其次.他提及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这也是金属取代反应的最早记载。他还发现了硫的升华作用。他用雌黄或雄黄等硫化物 进行加热而升华提纯硫.这个工艺过程.实际上就说明了疏的升华作用.这些知识后来传到欧洲,为近世化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启发和促进作用,所以西方科技史界一般都承认葛洪为化学始祖。
葛洪 一生的主要活动是从事炼丹和医学.通过炼丹而获得的制药化学方面的成就.不仅推动了祖国医药学的发展.而且开创了世界制药化学的端倪.促进了制药化学的发展。故陈邦贤谓“葛洪在医学上的贡献.一种是传染病的认识.一种是炼丹为制药化学的先驱”。
【简释】
①大鸿胪
官名。秦置典客,掌管诸侯及少数民族事务。西汉沿设,为九卿之一。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名为大鸿胪。成帝时,将典属国所辖职务并入。属官有行人、译官及郡邸长丞等。因所辖诸王入朝、郡国上计、封拜诸侯及少数民族首领等,多与礼仪有关,后遂变为赞襄礼乐之官,王莽改为典乐。东汉官名称大鸿胪卿。历代多沿置,东晋、宋、齐于有事时权置。梁称鸿胪卿。北魏仍为大鸿胪。北齐以鸿胪寺为官署名,鸿胪寺卿为官名。历代相沿。
②漅浴:漅--湖名,湖中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