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成都中医药大学是在周恩来等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下,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四所中医
药高等院校之一,省属重点高等学校,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学校现任党委书记张忠元、校长范昕建。
成都中医药大学(原名成都中医学院)创建于1956年, 199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为现名, 2006年6月四川生殖卫生学院、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并入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现有温江校区、十二桥校区、高新区校区、人南校区、汪家拐校区五个校区,占地总面积约1800亩。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研究生、本专科学生1万余人,其中研究生近1500人。学校是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兼有理、工、管、文、农、教等多学科相关专业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中医药大学。现有23个本科专业,其中,包括全国首批开办的中医学专业(1956年)、全国最早开办的中药学专业(1959年)、七年制中医学专业(1996年)以及全国唯一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中药基础)班(1997年)。学校是全国首批中医药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1年),首批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1997年)。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3个(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覆盖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二级学科16个博士授权点,有硕士授权点27个。设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博士后工作站3个。
学校有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中药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妇科学),部省级重点学科14个。设有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管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医学技术学院、体育学院、外语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民族医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6个学院。现有四川省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四川省精品课程17门。
我校现有教职工2500人,其中,高级职称者600余人,博士、硕士生导师近40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10人。有全国首届高校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霍英东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奖获得者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3人,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人,全国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14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3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0人,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4人,四川省名中医34人,四川省卫生厅及中医药管理局学术技术带头人31人。
学校一贯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坚持“三让”(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让学生得到发展机会、让学生增强发展动力)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科技文化素养、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高级中医药人才38000余人,其中有新中国第一批中医学本科毕业生和中医药硕士研究生、最早的中药学本科毕业生、新中国第一位中药学博士、第一位中药学博士后和第一位五官科学博士。多年来,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服务活动,形成了具有中医药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由学生主办已达25年的学术性刊物《中医学与辩证法》在全国高校有较大影响。学校参加全国、全省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大学生文化艺术比赛、体育运动比赛等多次获奖,获全国金奖2项、银奖1项,铜奖3项,冠军13项,亚军17项,季军17项。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特色鲜明,已连续十一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和团中央表彰。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1.3亿元,图书馆藏书100余万册(另有电子图书78万册),校园网覆盖全校。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7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9个,四川省高校基础课教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有直属、非直属附属医院11所,直属附属医院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全国百佳医院”,有国家级重点专科6个。
“十五”以来,学校在中医药研究领域,承担科研项目1267项,其中,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等123项(“973”牵头项目1项,“973”项目6项,国家支撑计划项目28项,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重大研究计划3项);获各级各类科技进步奖102项,其中,部省级一、二等奖15项,获国家专利4项;到位科研经费1.2亿元。在人类生殖健康和妇幼保健研究领域,承担课题275项,其中WHO、UNFPA、福特基金、洛氏基金等国际组织资助53项;获各级政府奖励97项,其中国家级科技成果奖4项,部省级成果奖59项,获专利3项。
学校有国家中药GCP中心、四川省中药筛选评价中心、四川省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和中医古籍文献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临床医学研究所、中药研究所、针灸推拿研究所、民族医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十五”期间合作开发转化科研成果320项,合同经费9245余万元。1994年发起组建的高科技股份制公司“华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98年上市,是中医药院校参与发起的第一家上市公司。2002年参与发起成立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四川),承担了四川省31个GAP基地中17个基地的建设指导工作,2004年牵头组建“四川省中医药科教集团”,2006年参与组建四川生物技术协会。2002年、2005年先后成功承担了科技部等三部两局两院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两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的学术组织工作。
学校是全国最早开展对台教育的中医药院校之一,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副会长唐树备先生曾专程到学校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学校积极与美国、葡萄牙、德国、日本、以色列、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葡萄牙设立了分校,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学校是四川省高校中招收外国留学生最多的院校之一,培养了我国第一位外籍针灸学博士、方剂学博士。自“十五”以来,招收培养了来自韩国、日本、新加坡、以色列、德国、美国及香港、澳门、台湾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历学生200余名,其中硕、博士研究生90余人。同时,举办了40余期多种类型的国际中医药针灸培训班,培训了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员1800余人次。接待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团体、个人共2000余人次来访。
经过50余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凝练了“厚德、博学、精思、笃行”的校训,形成了“求实、团结、勤奋、进取”的校风、“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风、“乐学、善思、求本、创新”的学风,“艰苦创业、乐于奉献、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成中医人精神代代相传,这种精神,将始终是成中医人前进发展不竭的力量源泉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学校坚持“秉承传统、崇尚创新、突出特色、强化优势、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团结和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向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中医药大学的目标而奋勇前进,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联系方式编辑本段回目录
老区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十二桥路37号
邮编:610075
电话:87768611
新区
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柳台大道1166号
邮编:611137
电话:618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