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来源:《医方类聚》卷八十一引《卫生宝鉴》。
组成:升麻1钱,葛根1钱,白芷7分,甘草(炙)5分,白芍5分,黄连(酒制)4分,黄芩(酒制)4分,川芎3分,荆芥穗2两,薄荷叶2两,生犀末3分。
功效:散风清热。
主治:面热。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用水半盏,先浸川芎、荆芥、薄荷外,都作1服,水2盏半,煎至1盏半,入先浸3味,同煎至1盏,去滓食后温服,1日3次。
用药禁忌:忌酒、湿、面、五辛之物。
临床应用:面热:杨郎中之内,五十一岁,身体肥盛,已酉春,患头目昏闷,面赤多热,服清上药不效,请予治之。诊其脉,洪大而有力。《内经》云:面热者,足阳明病。《脉经》云:阳明经气盛有余,则身以前皆热。况其人素膏粱,积热于胃,阳明多血多气,本实则风热上行,诸阳皆会于头,故面热之病生矣。先以调胃承气汤七钱,黄连二钱,犀角一钱,疏利三两行,彻其本热。次以升麻加黄连汤,去经络中风热上行,如此则标本之病邪俱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