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乌 Radix Aconiti
(英)Aconite Root
别名 鹅儿花、铁花、五毒。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卡氏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母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下部光滑无毛,上部散生少数贴伏柔毛。叶互生,具叶柄;叶片卵圆形,掌状3深裂, 两侧裂片再2裂,边缘具粗齿或缺刻。总状花序顶生,花序轴与小花埂上密生柔毛;花蓝紫色,萼片5,上萼片高盔状,高2~2.6cm, 侧萼片长1.5~2cm;花瓣2,有长爪,距长0.1~0.3cm;雄蕊多数;心皮3~5。蓇葖果3~5个。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主产四川、陕西。
采制 6月下旬至8月下旬采挖,去子根、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状 根呈不规则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2~7.5cm,直径1.2~2.5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气微,味辛、麻舌。
化学成分 含乌头碱(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塔技乌头胺(talatisamine)、杰斯乌头胺(jasaconitine)、苯甲酰乌头胺(benzoylaconine)、苯甲酰中乌头胺(benzoylmesaconine)和苯甲酰下乌头胺(benzoylhypaconine)等。
性味 性热,味辛、苦;有大毒。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
【英文名】 RADIX ACONITI
【别名】乌头、五毒根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的干燥母根。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须根及泥沙,晒干。
【制法】 制川乌:将原药材拣净,放缸内或其它容器内,用凉水浸漂,每日换水2次,漂至口尝稍有麻辣味时取出;在浸漂过程里如发现有裂口破烂时可加些白矾;另外用甘草、黑豆煎汤,加入漂过的川乌,煮透,至内无白心时取出,去掉药渣,晒至半干,闷润后切片、晒干即可(每100斤用甘草5斤、黑豆10斤)。有些地区加甘草、鲜姜等辅料与草乌同蒸;有些地区分别用豆腐、甘草、金银花、鲜姜或皂角等辅料与草乌同煮。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2~7.5cm,直径1.2~2.5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皱缩,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气微,味辛辣、麻舌。
【鉴别】
(1) 本品横切面:后生皮层为棕色木栓化细胞;皮层薄壁组织偶见石细胞,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类长方形、方形或长椭圆形,胞腔较大;内皮层不甚明显。韧皮部散有筛管群;内侧偶见纤维束。形成层类多角形。其内外侧偶有1至数个异型维管束。木质部导管多列,呈径向或略呈“V”形排列。髓部明显。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
粉末灰黄色。淀粉粒单粒球形、长圆形或肾形,直径3~22μm;复粒由2~15分粒组成。石细胞近无色或淡黄绿色,呈类长方形、类方形、多角形或一边斜尖,直径49~117μm,长113~280μm,壁厚4~13μm,壁厚者层纹明显,纹孔较稀疏。后生皮层细胞棕色,有的壁呈瘤状增厚突入细胞腔。导管淡黄色,主为具缘纹孔,直径29~70μm,末端平截或短尖,穿孔位于端壁或侧壁,有的导管分子粗短拐曲或纵横连接。
(2) 取本品粉末约5g,加乙醚30ml与氨试液3ml,浸渍1小时,时时振摇,滤过,取滤液6ml,蒸干,残渣加7%盐酸羟胺甲醇溶液10滴与0.1%麝香草酚酞甲醇溶液2滴,滴加氢氧化钾饱和的甲醇溶液至显蓝色后,再多加4滴,置水浴中加热1分钟,用冷水冷却。滴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2~3,加三氯化铁试液1~2滴与氯仿1ml,振摇,下层液显紫色。
(3)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10ml与氨试液0.5ml,振摇10分钟,滤过。滤液置分液漏斗中,加硫酸液(0.25mol/L)20ml,振摇提取,分取酸液适量,用水稀释后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Ⅴ A)测定,在231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用法用量】一般炮制后用。
【注意】生品内服宜慎。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英)Aconite Root
别名 鹅儿花、铁花、五毒。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卡氏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母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下部光滑无毛,上部散生少数贴伏柔毛。叶互生,具叶柄;叶片卵圆形,掌状3深裂, 两侧裂片再2裂,边缘具粗齿或缺刻。总状花序顶生,花序轴与小花埂上密生柔毛;花蓝紫色,萼片5,上萼片高盔状,高2~2.6cm, 侧萼片长1.5~2cm;花瓣2,有长爪,距长0.1~0.3cm;雄蕊多数;心皮3~5。蓇葖果3~5个。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主产四川、陕西。
采制 6月下旬至8月下旬采挖,去子根、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状 根呈不规则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2~7.5cm,直径1.2~2.5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气微,味辛、麻舌。
化学成分 含乌头碱(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塔技乌头胺(talatisamine)、杰斯乌头胺(jasaconitine)、苯甲酰乌头胺(benzoylaconine)、苯甲酰中乌头胺(benzoylmesaconine)和苯甲酰下乌头胺(benzoylhypaconine)等。
性味 性热,味辛、苦;有大毒。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
【英文名】 RADIX ACONITI
【别名】乌头、五毒根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的干燥母根。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须根及泥沙,晒干。
【制法】 制川乌:将原药材拣净,放缸内或其它容器内,用凉水浸漂,每日换水2次,漂至口尝稍有麻辣味时取出;在浸漂过程里如发现有裂口破烂时可加些白矾;另外用甘草、黑豆煎汤,加入漂过的川乌,煮透,至内无白心时取出,去掉药渣,晒至半干,闷润后切片、晒干即可(每100斤用甘草5斤、黑豆10斤)。有些地区加甘草、鲜姜等辅料与草乌同蒸;有些地区分别用豆腐、甘草、金银花、鲜姜或皂角等辅料与草乌同煮。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2~7.5cm,直径1.2~2.5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皱缩,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气微,味辛辣、麻舌。
【鉴别】
(1) 本品横切面:后生皮层为棕色木栓化细胞;皮层薄壁组织偶见石细胞,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类长方形、方形或长椭圆形,胞腔较大;内皮层不甚明显。韧皮部散有筛管群;内侧偶见纤维束。形成层类多角形。其内外侧偶有1至数个异型维管束。木质部导管多列,呈径向或略呈“V”形排列。髓部明显。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
粉末灰黄色。淀粉粒单粒球形、长圆形或肾形,直径3~22μm;复粒由2~15分粒组成。石细胞近无色或淡黄绿色,呈类长方形、类方形、多角形或一边斜尖,直径49~117μm,长113~280μm,壁厚4~13μm,壁厚者层纹明显,纹孔较稀疏。后生皮层细胞棕色,有的壁呈瘤状增厚突入细胞腔。导管淡黄色,主为具缘纹孔,直径29~70μm,末端平截或短尖,穿孔位于端壁或侧壁,有的导管分子粗短拐曲或纵横连接。
(2) 取本品粉末约5g,加乙醚30ml与氨试液3ml,浸渍1小时,时时振摇,滤过,取滤液6ml,蒸干,残渣加7%盐酸羟胺甲醇溶液10滴与0.1%麝香草酚酞甲醇溶液2滴,滴加氢氧化钾饱和的甲醇溶液至显蓝色后,再多加4滴,置水浴中加热1分钟,用冷水冷却。滴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2~3,加三氯化铁试液1~2滴与氯仿1ml,振摇,下层液显紫色。
(3)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10ml与氨试液0.5ml,振摇10分钟,滤过。滤液置分液漏斗中,加硫酸液(0.25mol/L)20ml,振摇提取,分取酸液适量,用水稀释后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Ⅴ A)测定,在231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用法用量】一般炮制后用。
【注意】生品内服宜慎。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