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拼音名】Dà Yǔ Xiǎn
【英文名】cymbifolium Thuidium
【来源】
药材基源:为羽藓科植物大羽藓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uidium cymbifolium(Doz. Et Molk.) Doz.et Molk.[Hypnum cymbifolium Doz.et Molk.;Thuidium japonicum Doz.et Molk.ex Lac.]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民间一般取本品烤干备用。
【原形态】植物体交织成片,鲜绿色、黄绿色。茎匍匐,一般规则二至三回羽状分枝。鳞毛多数,披针形至线形,分叉。茎叶三角状卵圆形或阔三角形,具褶,先端延长成6-16枚细胞单列组成的长毛尖;边缘具细齿;中肋粗壮,止于叶尖,背具刺疣;中部细胞卵菱形至长圆形,具单疣。枝叶凹,内弯,长卵形,短尖,边具细齿。中肋达叶长度的2/3,中部细胞多角形、菱形。雌雄异株。蒴柄细长;孢蒴长卵形,弯曲;蒴盖具斜喙;蒴帽兜形,平滑。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岩石表面、林地湿土面及树干上。
资源分布:产于陕西、江苏、浙江、湖北、云南、西藏等省区。
【性味】淡;凉
【归经】心;肝;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拔毒;生肌。主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加菜油调敷或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味淡,性凉。有清热、拔毒、生肌等功能。用于治水火烫伤。民间一般取本品烤干,研末,加菜子油外敷。
【摘录】《中华本草》
【拼音名】Dà Yǔ Xiǎn
【英文名】cymbifolium Thuidium
【来源】
药材基源:为羽藓科植物大羽藓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uidium cymbifolium(Doz. Et Molk.) Doz.et Molk.[Hypnum cymbifolium Doz.et Molk.;Thuidium japonicum Doz.et Molk.ex Lac.]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民间一般取本品烤干备用。
【原形态】植物体交织成片,鲜绿色、黄绿色。茎匍匐,一般规则二至三回羽状分枝。鳞毛多数,披针形至线形,分叉。茎叶三角状卵圆形或阔三角形,具褶,先端延长成6-16枚细胞单列组成的长毛尖;边缘具细齿;中肋粗壮,止于叶尖,背具刺疣;中部细胞卵菱形至长圆形,具单疣。枝叶凹,内弯,长卵形,短尖,边具细齿。中肋达叶长度的2/3,中部细胞多角形、菱形。雌雄异株。蒴柄细长;孢蒴长卵形,弯曲;蒴盖具斜喙;蒴帽兜形,平滑。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岩石表面、林地湿土面及树干上。
资源分布:产于陕西、江苏、浙江、湖北、云南、西藏等省区。
【性味】淡;凉
【归经】心;肝;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拔毒;生肌。主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加菜油调敷或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味淡,性凉。有清热、拔毒、生肌等功能。用于治水火烫伤。民间一般取本品烤干,研末,加菜子油外敷。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