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杲(1118~1251年)
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金·真定(今河北保定)人.是主“脾胃论”的金元四大家之一。
【生平事迹】李杲出身于富豪之家幼年母病时为庸医所误,临终仍不知患何病何证,使其深为痛悔,乃以干金之巨资从师于张元素.立志学医。数年后尽得其传。李杲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都有较深的研究,又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当时的代名医。
李杲生活的年代正值外族进入中原,民族矛盾尖锐,战争连年不断,饥馑遍地,疠疫流行,广大人民生活极度悲惨。他认为饥饱失常、营养不良、精神不宁是造成内伤疾病的主要原因,而这些疾病单纯靠攻下法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他认为要避免疾病的发生就应该加强营养,增强脾胃功能,因此,他创立了补土学说,这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李氏的主要著作有《睥胃论》3卷(1249年),《内外伤辨惑论》3卷,《用药法象》(又名《药象论》),《兰室秘藏》3卷及《医学发明》。
【学术思想】
1.李杲的脾胃论是他最重要的学术主张。脾胃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这二个方面密切关联,是一个系统的三个要素。首先,李杲认为脾胃是滋养元气的源泉一“土为万物之母”,“人以胃气为本”。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元气由先天所生,后天所长.水谷进入人体后由脾胃输布精微,化生为气血,若脾胃功能不足,气血必然俱弱。其二,李果认为人体象自然界一样,都有升降浮沉的基本运动,而脾胃属中土,在四时中又皆有土气.所以,脾胃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不仅输布水谷之精气于全身以滋养人体,同时还排泄废物,推动着脏腑精气的上下流动,循环往复,所以脾胃是人体精气升降的枢纽。第三.脾胃既为滋养元气的源泉.脾胃损伤必然导致元气不足而产生各种病变,同时,脾胃内伤还必然破坏脏腑间的平衡机制,引致肺金、心火、肝木和肾水的病变。那么,造成脾胃虚弱的原因是什么呢?李果认为主要是饮食不节,劳役过度,七情六淫所伤。
2.内伤热中证是李杲关于内伤疾病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种内伤热中证的症状繁多.概括起来有两大证候群,一是表现为脾胃气虚的一些症状,如肌体沉重、怠惰疲倦、气短而喘、精神萎靡等,二是表现出火热亢盛的症状,如身热心烦、气高而喘、烦渴多饮,脉洪而大以及三焦九窍积热等。造成内伤热中证的病机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弱所致的气虚血亏而造成“阴火”内燔。阴火可由各种途径产生,主要是:阳气不升,伏留化火;津伤血弱,内燥化火;谷气下流.湿火相合;心君不宁,化而为火。由于内伤热中证的病机是中气不足所致.故其治疗不同于一般的火证,李杲用甘温之剂来培土补脾,升阳泻火,这也是他治疗内伤疾病的基本法则,即著名的甘温除热法。
3.李果的临床用药特点与其脾胃论的学术思想是一致的。对于脾胃内伤各种疾患.他继承张元素的用药法则.重视药物气味的升降浮沉理论,其处方中药味多而剂量轻,治法重在补益脾胃,升发元气.滋阴降火。对其他各科疾病的治疗上,他同样以升发阳气为主。具体用药上,他强调要慎用寒凉淡渗及辛热之品,以免重泻阳气,更助阴火。总之,李杲的处方用药处处都照顾到恢复元气,注意脾胃功能的保护,用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促进疾病的痊愈。
综上所述,李杲主张脾胃论而创立的补土学说,在我国的医学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他的门徒王好古、罗天益等都继承和发挥了他的学说而成为一代名医,他的立法用药对宋金元时期及后世许多著名医家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金·真定(今河北保定)人.是主“脾胃论”的金元四大家之一。
【生平事迹】李杲出身于富豪之家幼年母病时为庸医所误,临终仍不知患何病何证,使其深为痛悔,乃以干金之巨资从师于张元素.立志学医。数年后尽得其传。李杲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都有较深的研究,又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当时的代名医。
李杲生活的年代正值外族进入中原,民族矛盾尖锐,战争连年不断,饥馑遍地,疠疫流行,广大人民生活极度悲惨。他认为饥饱失常、营养不良、精神不宁是造成内伤疾病的主要原因,而这些疾病单纯靠攻下法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他认为要避免疾病的发生就应该加强营养,增强脾胃功能,因此,他创立了补土学说,这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李氏的主要著作有《睥胃论》3卷(1249年),《内外伤辨惑论》3卷,《用药法象》(又名《药象论》),《兰室秘藏》3卷及《医学发明》。
【学术思想】
1.李杲的脾胃论是他最重要的学术主张。脾胃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这二个方面密切关联,是一个系统的三个要素。首先,李杲认为脾胃是滋养元气的源泉一“土为万物之母”,“人以胃气为本”。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元气由先天所生,后天所长.水谷进入人体后由脾胃输布精微,化生为气血,若脾胃功能不足,气血必然俱弱。其二,李果认为人体象自然界一样,都有升降浮沉的基本运动,而脾胃属中土,在四时中又皆有土气.所以,脾胃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不仅输布水谷之精气于全身以滋养人体,同时还排泄废物,推动着脏腑精气的上下流动,循环往复,所以脾胃是人体精气升降的枢纽。第三.脾胃既为滋养元气的源泉.脾胃损伤必然导致元气不足而产生各种病变,同时,脾胃内伤还必然破坏脏腑间的平衡机制,引致肺金、心火、肝木和肾水的病变。那么,造成脾胃虚弱的原因是什么呢?李果认为主要是饮食不节,劳役过度,七情六淫所伤。
2.内伤热中证是李杲关于内伤疾病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种内伤热中证的症状繁多.概括起来有两大证候群,一是表现为脾胃气虚的一些症状,如肌体沉重、怠惰疲倦、气短而喘、精神萎靡等,二是表现出火热亢盛的症状,如身热心烦、气高而喘、烦渴多饮,脉洪而大以及三焦九窍积热等。造成内伤热中证的病机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弱所致的气虚血亏而造成“阴火”内燔。阴火可由各种途径产生,主要是:阳气不升,伏留化火;津伤血弱,内燥化火;谷气下流.湿火相合;心君不宁,化而为火。由于内伤热中证的病机是中气不足所致.故其治疗不同于一般的火证,李杲用甘温之剂来培土补脾,升阳泻火,这也是他治疗内伤疾病的基本法则,即著名的甘温除热法。
3.李果的临床用药特点与其脾胃论的学术思想是一致的。对于脾胃内伤各种疾患.他继承张元素的用药法则.重视药物气味的升降浮沉理论,其处方中药味多而剂量轻,治法重在补益脾胃,升发元气.滋阴降火。对其他各科疾病的治疗上,他同样以升发阳气为主。具体用药上,他强调要慎用寒凉淡渗及辛热之品,以免重泻阳气,更助阴火。总之,李杲的处方用药处处都照顾到恢复元气,注意脾胃功能的保护,用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促进疾病的痊愈。
综上所述,李杲主张脾胃论而创立的补土学说,在我国的医学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他的门徒王好古、罗天益等都继承和发挥了他的学说而成为一代名医,他的立法用药对宋金元时期及后世许多著名医家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