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Dà Fèi Jīn Cǎo
【别名】肺经草、半边钱(《天宝本草》),脐风草(《修订增补天宝本草》),反背红、血经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乌兜(《贵州植药调查》),乌豆草、一支箭(《贵州草药》)。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薄片变豆菜的全草。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3~30厘米,无毛。基生叶柄长6~7.5厘米,基部具叶鞘;叶片3全裂呈复叶状;中间裂片近于倒卵形,基部楔彤,两侧裂片斜椭圆形,基部斜阔楔形,长2~4.3厘米,宽1.5~2.5厘米,边缘有深缺裂,裂齿先端有刺毛,长1~2毫米,上面绿色,叶柄与下面带紫红色;茎生叶小,深3裂;顶部叶极小而不裂。小伞形花序,排列成复伞形花序;苞片线形;花单性;雄花居于边缘,具柄,萼齿5,线状披针形,花瓣白色或淡紫色,卵形,先端凹入,具有狭窄而内折的小舌片;雌花居于花序中央,有短柄或近于无柄,萼片及花瓣与雄花同。双悬果卵形或稍侧向而成扁形,有刺,刺基部膨大呈鳞片状相连。花期4月。果期4~5月。
【生境分布】生于阴湿的山坡、路旁及山林下,以竹林下最为常见。分布四川、贵州、湖北、广东等地。
【性味】
辛甘,平。
①《四川中药志》:甘淡,平,无毒。
②《贵州草药》:性温,味辛微苦。
【功能主治】
散风,清肺,化痰,行血。治愈冒,咳嗽,哮喘,经闭。
①《天宝本草》:散风寒,化痰。治四时感冒,哮吼,咳嗽,脐风。
②《四川中药志》:清热润肺,行血通经。治咳嗽或虚咳,妇女经闭腰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附方】
①治感冒咳嗽:乌豆草一两。煨水服。(《贵州草药》)
②治劳伤咳嗽:乌豆草一两。泡酒服。(《贵州草药》)
③治妇女经闭腰痛:大肺筋草,醪糟。煮服。(《四川中药志》)
④治哮喘:大肺筋草、岩白菜各五钱。加冰糖煎服。(四川)
【备注】此外,尚有同属植物心肺草亦同供药用。植株较上种为小,小叶具短柄,卵形,先端尖,中央小叶先端又3裂,两侧小叶作不等的3浅裂,外侧裂片较内侧裂片为短,边缘微波状缺,有小尖刺。
【摘录】《*辞典》
【拼音名】Dà Fèi Jīn Cǎo
【别名】肺经草、半边钱(《天宝本草》),脐风草(《修订增补天宝本草》),反背红、血经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乌兜(《贵州植药调查》),乌豆草、一支箭(《贵州草药》)。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薄片变豆菜的全草。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3~30厘米,无毛。基生叶柄长6~7.5厘米,基部具叶鞘;叶片3全裂呈复叶状;中间裂片近于倒卵形,基部楔彤,两侧裂片斜椭圆形,基部斜阔楔形,长2~4.3厘米,宽1.5~2.5厘米,边缘有深缺裂,裂齿先端有刺毛,长1~2毫米,上面绿色,叶柄与下面带紫红色;茎生叶小,深3裂;顶部叶极小而不裂。小伞形花序,排列成复伞形花序;苞片线形;花单性;雄花居于边缘,具柄,萼齿5,线状披针形,花瓣白色或淡紫色,卵形,先端凹入,具有狭窄而内折的小舌片;雌花居于花序中央,有短柄或近于无柄,萼片及花瓣与雄花同。双悬果卵形或稍侧向而成扁形,有刺,刺基部膨大呈鳞片状相连。花期4月。果期4~5月。
【生境分布】生于阴湿的山坡、路旁及山林下,以竹林下最为常见。分布四川、贵州、湖北、广东等地。
【性味】
辛甘,平。
①《四川中药志》:甘淡,平,无毒。
②《贵州草药》:性温,味辛微苦。
【功能主治】
散风,清肺,化痰,行血。治愈冒,咳嗽,哮喘,经闭。
①《天宝本草》:散风寒,化痰。治四时感冒,哮吼,咳嗽,脐风。
②《四川中药志》:清热润肺,行血通经。治咳嗽或虚咳,妇女经闭腰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附方】
①治感冒咳嗽:乌豆草一两。煨水服。(《贵州草药》)
②治劳伤咳嗽:乌豆草一两。泡酒服。(《贵州草药》)
③治妇女经闭腰痛:大肺筋草,醪糟。煮服。(《四川中药志》)
④治哮喘:大肺筋草、岩白菜各五钱。加冰糖煎服。(四川)
【备注】此外,尚有同属植物心肺草亦同供药用。植株较上种为小,小叶具短柄,卵形,先端尖,中央小叶先端又3裂,两侧小叶作不等的3浅裂,外侧裂片较内侧裂片为短,边缘微波状缺,有小尖刺。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