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云南中草药》
【拼音名】Jīn Yè Zi
【别名】马虱子草、云南克擂木(《云南中草药》),补骨灵、劳伤叶(《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云南假木荷的叶。秋、冬采收,晒干。
【原形态】常绿小乔木,高3~7米。枝粗、无毛。单叶互生:革质;长椭圆形,长6~9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或钝头,基部槐形,全缘,微波状,上面亮绿色,下面淡绿;叶柄短。圆锥花序生于小枝顶端,长15~25厘米;花白色。蒴果扁球形,径约1厘米,外面有5个棱角。种子小,一侧有翅。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木丛中或疏林内。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云南中草药》:涩微辛,温,剧毒。
【功能主治】
①《云南中草药》:发表温经,活络止痛。治跌打损伤,风湿麻木,外感风寒。
②《云南中草药选》:舒筋活络。治骨折,风湿,跌打,瘫痪。
【用法用量】内服:研束,0.5~1分;或煎汤,每次1片。
【注意】《云南中草药》:孕妇及体弱者忌服。
【备注】《云南中草药》:金叶子中毒,用酸汤解。
【摘录】《*辞典》
【拼音名】Jīn Yè Zi
【别名】马虱子草、云南克擂木(《云南中草药》),补骨灵、劳伤叶(《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云南假木荷的叶。秋、冬采收,晒干。
【原形态】常绿小乔木,高3~7米。枝粗、无毛。单叶互生:革质;长椭圆形,长6~9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或钝头,基部槐形,全缘,微波状,上面亮绿色,下面淡绿;叶柄短。圆锥花序生于小枝顶端,长15~25厘米;花白色。蒴果扁球形,径约1厘米,外面有5个棱角。种子小,一侧有翅。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木丛中或疏林内。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云南中草药》:涩微辛,温,剧毒。
【功能主治】
①《云南中草药》:发表温经,活络止痛。治跌打损伤,风湿麻木,外感风寒。
②《云南中草药选》:舒筋活络。治骨折,风湿,跌打,瘫痪。
【用法用量】内服:研束,0.5~1分;或煎汤,每次1片。
【注意】《云南中草药》:孕妇及体弱者忌服。
【备注】《云南中草药》:金叶子中毒,用酸汤解。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