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唐《本草拾遗》始载有剪草,云:生山泽间,叶如茗而细。江东用之。宋《本草图经》谓:生润州(今江苏镇江)并附有润州剪草图,所绘植物为草本,根生多数细长须根,茎丛生,不分枝,具明显的节,叶生于茎顶,轮生状,花序穗状,可见伸长的线状物,应是金粟兰科丝穗金粟兰。
【拼音名】Jiǎn Cǎo
【别名】翦草、四块瓦、土细辛、四叶对、银线草、四对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金粟兰科植物丝穗金粟兰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loranthusfortunei(A.Gray)SolmsLamb.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集,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原形态】丝穗金粟兰 多年生草本,高15-40cm。根茎粗短,密生多数细长须根。茎直立,单生或数个丛生,下部节上对生2片鳞状叶。叶对生,一般4片生于茎上部;叶柄长1-1.5cm;鳞状叶三角形;托叶钻形;叶片纸质,宽椭圆形、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11cm,宽3-7cm,先端短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锯齿,齿尖有一腺体,近基部全缘。穗状花序单一,顶生,连总花梗长4-6cm;苞片倒卵形,通常2-3齿裂;花白色;雄蕊3,药隔基部合生,着生于子房上部外侧,中央药隔具1个2室的花药,两侧药隔各具1个1室的花药,药隔伸长成丝状,长1-1.9cm,药室在药隔的基部;子房倒卵形,无花柱。核果球形,有纵条纹。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山坡林下阴湿处或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及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
【性状】
1.性状鉴别 根茎呈团块状,节间较密。须根细长弯曲,直径0.5-1.5mm;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具明显纵皱纹,有支根痕;质脆易断,皮部易与本部剥离而露出木心。茎具纵棱;表面浅棕色;节处棕黑色,具残存托叶,节间长4-10cm。叶对生,茎顶两对密集,常似4叶轮生;叶皱缩,展平后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4-10cm,宽2.5-6cm,边缘具圆锯齿,灰绿色;叶柄长0.5-1.5cm。有的可见单一顶生的穗状花序(或果序)。气香,味苦、辛。
2.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表皮细胞多为类方形,外被角质层。皮层宽广,薄壁细胞中含大量淀粉粒;有油细胞散在;内皮层细胞内壁增厚。中柱鞘细胞1列,切向延长,初生本质部4-8(-14)束,根中央薄壁细胞壁木化。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外被角质层,可见非腺毛。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不明显;有油细胞散在。主脉维管束外韧型,向下明显突出。
【性味】辛;苦;平;有毒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解毒消肿。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疮疖癣疥;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根3-6g。外用:鲜全草适量,捣敷。
【注意】内服不可过量,孕妇慎服。《天目山药用植物志》:多服能引起呕吐,在服药期间忌食糖及玉蜀黍。
【摘录】《中华本草》
【拼音名】Jiǎn Cǎo
【别名】翦草、四块瓦、土细辛、四叶对、银线草、四对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金粟兰科植物丝穗金粟兰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loranthusfortunei(A.Gray)SolmsLamb.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集,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原形态】丝穗金粟兰 多年生草本,高15-40cm。根茎粗短,密生多数细长须根。茎直立,单生或数个丛生,下部节上对生2片鳞状叶。叶对生,一般4片生于茎上部;叶柄长1-1.5cm;鳞状叶三角形;托叶钻形;叶片纸质,宽椭圆形、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11cm,宽3-7cm,先端短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锯齿,齿尖有一腺体,近基部全缘。穗状花序单一,顶生,连总花梗长4-6cm;苞片倒卵形,通常2-3齿裂;花白色;雄蕊3,药隔基部合生,着生于子房上部外侧,中央药隔具1个2室的花药,两侧药隔各具1个1室的花药,药隔伸长成丝状,长1-1.9cm,药室在药隔的基部;子房倒卵形,无花柱。核果球形,有纵条纹。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山坡林下阴湿处或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及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
【性状】
1.性状鉴别 根茎呈团块状,节间较密。须根细长弯曲,直径0.5-1.5mm;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具明显纵皱纹,有支根痕;质脆易断,皮部易与本部剥离而露出木心。茎具纵棱;表面浅棕色;节处棕黑色,具残存托叶,节间长4-10cm。叶对生,茎顶两对密集,常似4叶轮生;叶皱缩,展平后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4-10cm,宽2.5-6cm,边缘具圆锯齿,灰绿色;叶柄长0.5-1.5cm。有的可见单一顶生的穗状花序(或果序)。气香,味苦、辛。
2.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表皮细胞多为类方形,外被角质层。皮层宽广,薄壁细胞中含大量淀粉粒;有油细胞散在;内皮层细胞内壁增厚。中柱鞘细胞1列,切向延长,初生本质部4-8(-14)束,根中央薄壁细胞壁木化。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外被角质层,可见非腺毛。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不明显;有油细胞散在。主脉维管束外韧型,向下明显突出。
【性味】辛;苦;平;有毒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解毒消肿。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疮疖癣疥;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根3-6g。外用:鲜全草适量,捣敷。
【注意】内服不可过量,孕妇慎服。《天目山药用植物志》:多服能引起呕吐,在服药期间忌食糖及玉蜀黍。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