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健康网

楠木皮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出处】出自《海药本草》

【拼音名】Nán Mù Pí

【英文名】Nanmu Bark

【来源】
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楠木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oebe nanmu (Oliv.) Gamble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剥,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楠木常绿乔木,高达30m。小枝细长,幼时有茸毛或细毛,以后逐渐脱落。叶革质,阔披针形或倒卵形,长4-8cm,宽2-5cm,先端突尖,基部楔形,上面光滑,下面有灰色或褐色茸毛,沿主脉及侧脉处尤为显着。聚伞花序腋生,花形小,色绿;花被盘状,裂片6,先端尖形。浆果卵圆形,黑色,长1.3cm;果梗有细毛,顶端膨大。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
资源分布:分布四川、湖北、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苦;辛;温

【归经】脾;胃经

【功能主治】暖胃和中降逆。主霍乱吐泻转筋;胃冷叶逆;足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煎水洗。

【各家论述】《海药本草》:主霍乱吐泻,小儿吐乳, 暖胃正气,并宜煎服。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楠木皮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