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Qiàn Cǎo Jīnɡ
【别名】茜草藤(《上海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茎叶。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产四川、江苏、上海郊区及浙江等地。
【性状】
干燥茎呈枯绿色,茎的棱上有粗糙细毛刺。质脆易断,断面四方形。内心色白而松。茎节上轮生叶片,叶柄及叶背中肋上均有倒刺毛。叶多脱落。
本品在苏州、杭州、上海亦称为过山龙。
【性味】
①《履巉岩本草》:凉,无毒。
②《苏州本产药材》:苦,寒。
【功能主治】
止血,行瘀。治吐血,血崩,跌打损伤,风痹,腰痛,痈毒,疔肿。
①《履巉岩本草》:大能活血,治便血等疾。
②《植物名实图考》:行血,治腰痛。
③《苏州本产药材》:行血,活血。治痈毒,损伤。
④《药材资料汇编》:攻血,治气块。
⑤《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止血,和血,行血。治风痹,寒湿,黄疸。
⑥《四川中药志》:配成药洒,作打药、补药或调经药用。治风湿瘙痒、痒疮、粪毒发痒,煮水外冼。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附方】
①治热症吐血,妇女血崩,经出色黑:茜草茎二两。熬水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趺打愈后,筋骨酸痛:干茜草头,每次八钱,合猪脚节炖服。(《泉州本草》)
③治疔疽:茜草鲜嫩叶略加食盐,捣烂,敷疔疽疮头。(《现代实用中药》)
【摘录】《*辞典》
【拼音名】Qiàn Cǎo Jīnɡ
【别名】茜草藤(《上海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茎叶。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产四川、江苏、上海郊区及浙江等地。
【性状】
干燥茎呈枯绿色,茎的棱上有粗糙细毛刺。质脆易断,断面四方形。内心色白而松。茎节上轮生叶片,叶柄及叶背中肋上均有倒刺毛。叶多脱落。
本品在苏州、杭州、上海亦称为过山龙。
【性味】
①《履巉岩本草》:凉,无毒。
②《苏州本产药材》:苦,寒。
【功能主治】
止血,行瘀。治吐血,血崩,跌打损伤,风痹,腰痛,痈毒,疔肿。
①《履巉岩本草》:大能活血,治便血等疾。
②《植物名实图考》:行血,治腰痛。
③《苏州本产药材》:行血,活血。治痈毒,损伤。
④《药材资料汇编》:攻血,治气块。
⑤《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止血,和血,行血。治风痹,寒湿,黄疸。
⑥《四川中药志》:配成药洒,作打药、补药或调经药用。治风湿瘙痒、痒疮、粪毒发痒,煮水外冼。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附方】
①治热症吐血,妇女血崩,经出色黑:茜草茎二两。熬水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趺打愈后,筋骨酸痛:干茜草头,每次八钱,合猪脚节炖服。(《泉州本草》)
③治疔疽:茜草鲜嫩叶略加食盐,捣烂,敷疔疽疮头。(《现代实用中药》)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