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选》。
【拼音名】Shí Qīnɡ Cài
【英文名】Herb of Chinese Chlamydoboea
【别名】脸皮、石头菜、华被萼苣苔
【来源】
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地质学毛苣苔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lamydoboea sinensis (Oliv.) Stapf [Parabosea sinensis (Oliv) Burth]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蛛毛苣苔 矫小半灌木,高约25cm。根状茎粗短,圆柱形,黑褐色,有极密的环纹;茎常弯曲,幼嫩部分有褐色毡毛,节间短。叶对生;吉柄长2.5-6cm;叶片长圆形、长圆状状倒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4-16cm,宽1.5-5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宽楔形,略偏斜,边缘近全缘或有不明晃浅齿,上面有蛛丝状毛,很快变无毛,下面褐色毡毛。聚伞花序腋生,有长梗,花密集;苞片大,绿白色,状匙形;花冠紫色,钟状,长约1.6cm,下部稍呈囊状,5裂片近相等,圆形;雄蕊2,内藏,花药先端粘合,退化雄蕊3;药盘环状;子房线形,花柱极短。蒴果长约3cm,狭圆柱形,螺旋状扭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0-2200m的林下及坡石缝中或陡崖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止咳平喘;凉血止血。主痢疾;肝炎;咳嗽;哮喘;荨麻疹;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或研末敷。
【摘录】《中华本草》
【拼音名】Shí Qīnɡ Cài
【英文名】Herb of Chinese Chlamydoboea
【别名】脸皮、石头菜、华被萼苣苔
【来源】
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地质学毛苣苔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lamydoboea sinensis (Oliv.) Stapf [Parabosea sinensis (Oliv) Burth]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蛛毛苣苔 矫小半灌木,高约25cm。根状茎粗短,圆柱形,黑褐色,有极密的环纹;茎常弯曲,幼嫩部分有褐色毡毛,节间短。叶对生;吉柄长2.5-6cm;叶片长圆形、长圆状状倒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4-16cm,宽1.5-5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宽楔形,略偏斜,边缘近全缘或有不明晃浅齿,上面有蛛丝状毛,很快变无毛,下面褐色毡毛。聚伞花序腋生,有长梗,花密集;苞片大,绿白色,状匙形;花冠紫色,钟状,长约1.6cm,下部稍呈囊状,5裂片近相等,圆形;雄蕊2,内藏,花药先端粘合,退化雄蕊3;药盘环状;子房线形,花柱极短。蒴果长约3cm,狭圆柱形,螺旋状扭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0-2200m的林下及坡石缝中或陡崖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止咳平喘;凉血止血。主痢疾;肝炎;咳嗽;哮喘;荨麻疹;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或研末敷。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