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出自《防治老年慢性气管炎药用植物资料》
【拼音名】Xiǎo Yè Pí Pá
【别名】白香柴
【来源】
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烈香杜鹃的叶及嫩枝。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olium Rhododendri AnthO-pogonoidis
采收和储藏:6~8月采其叶及嫩枝,将枝除去粗皮切段,切段的枝和叶分别用纸遮盖晒干。
【原形态】常绿小灌木,高50-120cm。多分枝,动枝淡绿色,密生鳞片和柔毛,老枝发黄褐色或灰色。单叶互生;叶柄长3-7mm,疏被腺鳞;叶片软革质,卵状椭圆形,长2-4.5cm,宽1.2-2.5cm,先端钝,具短尖,基部宽楔形,全缘,边缘略反卷。表面淡绿色,光滑,背面黄绿色,密生棕色腺鳞。伞房状花序半球形,花密集,顶生有10余朵花,有强烈香气,花梗及花萼外面无鳞片;花萼大,长4mm,5深裂,裂片宽长圆形.边缘有长睫毛;花冠黄色或淡黄绿色,近杯状,5浅裂,裂片长1.2mm,外面光滑,无毛,里面密生柔毛;雄蕊5,朱红色,不外露,花丝具柔毛;子房阔 卵形,密被鳞片,花柱粗短,红褐色,柱头头状。蒴果卵形。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0-4200m的高山灌丛或杂木森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北部、西藏。
【性状】
性状鉴别 叶片多反卷,完整者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长2-3cm,宽1.5-2cm,先端尖或稍钝,基部圆形,全缘,上面暗绿色,下面密生棕色腺鳞,主脉于下面突起,侧脉4-6对。叶柄长3-5mm,疏被腺鳞。革质。气香而特异,味辛、苦。
以叶片完整、色暗绿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少数略呈波状。下表皮细胞具乳头状突起,顶面观可见突起先端呈小圆圈状,细胞基部呈大圆圈状,套叠呈两个圆圈;具多数气孔,不定式;腺鳞多数,腺头呈薄膜状,具放射状纹理,边缘不整齐,略呈花瓣状,直径120-200-360μm;腺柄横断面可见由1-4个细胞组成。薄壁组织和海绵组织中散有草酸钙簇晶。
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末2g,加水20ml,浸泡过夜后煮沸5min,滤过。取滤液3ml,蒸干,残渣加乙醇3-5ml,微热使溶解,再加镁粉少量与盐酸数滴,显红色。(检查黄酮)(2)薄层色谱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①取叶粗粉5g,加1g碳酸钙,加乙醇50ml,水浴回流2h,残渣加乙醇50ml,回流1h,合并滤液,取半量,减压浓缩至干,残渣用热水洗,浓缩至5ml,用乙酸乙酯提取,经无水硫酸钠脱水,滤过,减压浓缩至干,残渣溶于甲醇0.5ml中,作供试品液,另取金丝桃甙、槲皮素作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氯仿-甲醇-丁酮-乙酸丙酮(16:10:5:1)展开8cm,置紫外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②取①保留的半量乙醇提取液,减压浓缩到5ml,加等量蒸馏水,再加入足量的乙酸铅饱和水溶液,滤过,滤液用硫酸钠饱和水溶液脱铅后,滤过,滤液浓缩至5ml,用氯仿热提30min,用无水硫酸钠脱水,蒸干,残渣溶于甲醇0.25ml中,作供试品液,另以侵木毒素-1、莨菪亭作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板上,以己烷-甲醇-乙酸乙酯(5:1:4)展开20cm,用10%三氯化锑氯仿液显色;置紫外灯(254nm)下检视。照山白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满山红、烈香杜鹃、紫花杜鹃仅在与对照品莨菪亭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色斑。
【化学成份】叶含酚类物质,有机酸,黄酮,三萜(或甾体化合物),甙类,鞣质,还原糖和挥发油(2.1%~2.5%)等。挥发油含4-苯基-2-丁酮(4-phenyl-2-butanone)[1]。右旋柠檬烯(limonene),β-月挂烯(β-myrcene),α,γ,η-芹子烯(α,γ,η-selinene),大牻牛儿酮(germacrone),杜鹃烯(neofuranodiene),杜鹃次烯(neocurzerene),桧脑(juniper camphor),苄基丙酮(benzyl-acetone)[2]。黄酮类中有小叶枇杷素-1-(槲皮甙quercitrin)。小叶枇杷素-2-槲皮素quercetin),小叶枇杷素-3(棉花皮素gossypetrin)[1],棉花皮素-3-O-半乳糖甙(gossypetin-3-O-β-galac-toside),8-申氧基槲皮素(8-ethoxyquercetin)和金丝桃甙(hy-perin)[3」。
【药理作用】
1.祛痰、平喘及镇咳作用 乙醇提取物浓缩成干粉(小I4)灌胃有祛痰作用(小鼠酚红法),平喘无效(豚鼠组织胺喷雾法),镇咳作用不明显(小鼠氨水喷雾引咳法)。祛痰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小叶枇杷素。其祛痰作用不是反射性的,也不是直接作用于中枢,而是吸收后直接作用于呼吸道粘膜的结果。挥发油有平喘作用。但所提出的各种成分均无明显镇咳作用。
2.抗菌作用 棉花皮素和槲皮素-棉花皮素混合物在试管内对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卡他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色葡萄球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
3.其他作用 小叶枇杷素能减低大鼠毛细血管渗透性,能使豚鼠回肠平滑肌轻度松弛,且能对抗组织胺、乙酰胆碱及毒扁豆碱所致的回肠平滑肌痉挛。局部应用于兔眼结合膜无刺激性。大鼠灌胃或腹腔注射小叶枇杷素后吸收较快,排泄较慢,并可以原形从尿排出。
【毒性】家兔口服小I46g/kg,对血压、呼吸及心搏无明显影响。1小时后再给同剂量则使血压明显下降,心搏变弱,呼吸变浅。家兔及犬腹腔注射槲皮素-棉花皮素混合物,如剂量超过80mg/kg,可使血压下降,呼吸及心搏均减弱。犬灌服槲皮素-棉花皮素混合物0.48g/kg,连续10-20天,未见毒性反应;灌服小I42.8g/kg,连续30天,除有明显胃肠道反应外,血象、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灌服挥发油0.06g/kg,连续30天,结果与小I4相似,但无明显胃肠道反应。槲皮素-棉花皮素混合物、槲皮素、小I4、总挥发油给小鼠口服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5.81±1.173、4.386±0.5595、18.7±0.826、2.5±0.198g/kg;槲皮素-棉花皮素混合物腹脏注射时为0.4089±0.0217g/kg。毒性:对小鼠灌服致死量50为12.49±0.97g/kg,腹腔注射的致死量50为0.4±0.04g/kg。
【鉴别】取本品粉末2g,加水2ml,浸泡过夜后煮沸5分钟,滤过。取滤液3ml,蒸干,残渣加乙醇3-5ml,微热使溶解,再加镁粉少量与盐酸数滴,显红色。(示黄酮化合物)
【性味】辛;苦;性微温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平喘。主咳嗽;气喘;痰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每次1-5g.
【各家论述】《防治老年慢性气管炎药用植物资料》:止咳,祛痰,平喘。
【摘录】《中华本草》
【拼音名】Xiǎo Yè Pí Pá
【别名】白香柴
【来源】
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烈香杜鹃的叶及嫩枝。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olium Rhododendri AnthO-pogonoidis
采收和储藏:6~8月采其叶及嫩枝,将枝除去粗皮切段,切段的枝和叶分别用纸遮盖晒干。
【原形态】常绿小灌木,高50-120cm。多分枝,动枝淡绿色,密生鳞片和柔毛,老枝发黄褐色或灰色。单叶互生;叶柄长3-7mm,疏被腺鳞;叶片软革质,卵状椭圆形,长2-4.5cm,宽1.2-2.5cm,先端钝,具短尖,基部宽楔形,全缘,边缘略反卷。表面淡绿色,光滑,背面黄绿色,密生棕色腺鳞。伞房状花序半球形,花密集,顶生有10余朵花,有强烈香气,花梗及花萼外面无鳞片;花萼大,长4mm,5深裂,裂片宽长圆形.边缘有长睫毛;花冠黄色或淡黄绿色,近杯状,5浅裂,裂片长1.2mm,外面光滑,无毛,里面密生柔毛;雄蕊5,朱红色,不外露,花丝具柔毛;子房阔 卵形,密被鳞片,花柱粗短,红褐色,柱头头状。蒴果卵形。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0-4200m的高山灌丛或杂木森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北部、西藏。
【性状】
性状鉴别 叶片多反卷,完整者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长2-3cm,宽1.5-2cm,先端尖或稍钝,基部圆形,全缘,上面暗绿色,下面密生棕色腺鳞,主脉于下面突起,侧脉4-6对。叶柄长3-5mm,疏被腺鳞。革质。气香而特异,味辛、苦。
以叶片完整、色暗绿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少数略呈波状。下表皮细胞具乳头状突起,顶面观可见突起先端呈小圆圈状,细胞基部呈大圆圈状,套叠呈两个圆圈;具多数气孔,不定式;腺鳞多数,腺头呈薄膜状,具放射状纹理,边缘不整齐,略呈花瓣状,直径120-200-360μm;腺柄横断面可见由1-4个细胞组成。薄壁组织和海绵组织中散有草酸钙簇晶。
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末2g,加水20ml,浸泡过夜后煮沸5min,滤过。取滤液3ml,蒸干,残渣加乙醇3-5ml,微热使溶解,再加镁粉少量与盐酸数滴,显红色。(检查黄酮)(2)薄层色谱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①取叶粗粉5g,加1g碳酸钙,加乙醇50ml,水浴回流2h,残渣加乙醇50ml,回流1h,合并滤液,取半量,减压浓缩至干,残渣用热水洗,浓缩至5ml,用乙酸乙酯提取,经无水硫酸钠脱水,滤过,减压浓缩至干,残渣溶于甲醇0.5ml中,作供试品液,另取金丝桃甙、槲皮素作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氯仿-甲醇-丁酮-乙酸丙酮(16:10:5:1)展开8cm,置紫外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②取①保留的半量乙醇提取液,减压浓缩到5ml,加等量蒸馏水,再加入足量的乙酸铅饱和水溶液,滤过,滤液用硫酸钠饱和水溶液脱铅后,滤过,滤液浓缩至5ml,用氯仿热提30min,用无水硫酸钠脱水,蒸干,残渣溶于甲醇0.25ml中,作供试品液,另以侵木毒素-1、莨菪亭作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板上,以己烷-甲醇-乙酸乙酯(5:1:4)展开20cm,用10%三氯化锑氯仿液显色;置紫外灯(254nm)下检视。照山白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满山红、烈香杜鹃、紫花杜鹃仅在与对照品莨菪亭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色斑。
【化学成份】叶含酚类物质,有机酸,黄酮,三萜(或甾体化合物),甙类,鞣质,还原糖和挥发油(2.1%~2.5%)等。挥发油含4-苯基-2-丁酮(4-phenyl-2-butanone)[1]。右旋柠檬烯(limonene),β-月挂烯(β-myrcene),α,γ,η-芹子烯(α,γ,η-selinene),大牻牛儿酮(germacrone),杜鹃烯(neofuranodiene),杜鹃次烯(neocurzerene),桧脑(juniper camphor),苄基丙酮(benzyl-acetone)[2]。黄酮类中有小叶枇杷素-1-(槲皮甙quercitrin)。小叶枇杷素-2-槲皮素quercetin),小叶枇杷素-3(棉花皮素gossypetrin)[1],棉花皮素-3-O-半乳糖甙(gossypetin-3-O-β-galac-toside),8-申氧基槲皮素(8-ethoxyquercetin)和金丝桃甙(hy-perin)[3」。
【药理作用】
1.祛痰、平喘及镇咳作用 乙醇提取物浓缩成干粉(小I4)灌胃有祛痰作用(小鼠酚红法),平喘无效(豚鼠组织胺喷雾法),镇咳作用不明显(小鼠氨水喷雾引咳法)。祛痰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小叶枇杷素。其祛痰作用不是反射性的,也不是直接作用于中枢,而是吸收后直接作用于呼吸道粘膜的结果。挥发油有平喘作用。但所提出的各种成分均无明显镇咳作用。
2.抗菌作用 棉花皮素和槲皮素-棉花皮素混合物在试管内对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卡他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色葡萄球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
3.其他作用 小叶枇杷素能减低大鼠毛细血管渗透性,能使豚鼠回肠平滑肌轻度松弛,且能对抗组织胺、乙酰胆碱及毒扁豆碱所致的回肠平滑肌痉挛。局部应用于兔眼结合膜无刺激性。大鼠灌胃或腹腔注射小叶枇杷素后吸收较快,排泄较慢,并可以原形从尿排出。
【毒性】家兔口服小I46g/kg,对血压、呼吸及心搏无明显影响。1小时后再给同剂量则使血压明显下降,心搏变弱,呼吸变浅。家兔及犬腹腔注射槲皮素-棉花皮素混合物,如剂量超过80mg/kg,可使血压下降,呼吸及心搏均减弱。犬灌服槲皮素-棉花皮素混合物0.48g/kg,连续10-20天,未见毒性反应;灌服小I42.8g/kg,连续30天,除有明显胃肠道反应外,血象、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灌服挥发油0.06g/kg,连续30天,结果与小I4相似,但无明显胃肠道反应。槲皮素-棉花皮素混合物、槲皮素、小I4、总挥发油给小鼠口服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5.81±1.173、4.386±0.5595、18.7±0.826、2.5±0.198g/kg;槲皮素-棉花皮素混合物腹脏注射时为0.4089±0.0217g/kg。毒性:对小鼠灌服致死量50为12.49±0.97g/kg,腹腔注射的致死量50为0.4±0.04g/kg。
【鉴别】取本品粉末2g,加水2ml,浸泡过夜后煮沸5分钟,滤过。取滤液3ml,蒸干,残渣加乙醇3-5ml,微热使溶解,再加镁粉少量与盐酸数滴,显红色。(示黄酮化合物)
【性味】辛;苦;性微温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平喘。主咳嗽;气喘;痰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每次1-5g.
【各家论述】《防治老年慢性气管炎药用植物资料》:止咳,祛痰,平喘。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