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拼音名】Xuě Línɡ Zhī
【来源】
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甘肃蚤缀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enaria kansuensis Maxim.[A.ku-maonensis Maxim.]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全草,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成较密的垫状,半圆球形,直径17cm,或更大,高5-10cm。主根深长,有支根。茎基部木质化,上部叉状分枝,老叶密集基部。叶稍硬,针状线形,上面凹入,长1-2cm,宽约1mm,基部微抱茎,并为膜质,边缘有细齿。花两性,单生于枝顶;花梗短,长3-5mm,有柔毛;苞片披针形,基部连合呈短鞘;萼片5,披针形,中肋显着,无毛;花瓣5,倒卵形,白色;花盘杯状,具不明显的5腺体;雄蕊10,花丝条形;于房近球形,1室,有多数胚珠,花柱3,丝形。蒴果球形,比宿存萼片短。种子多数,扁,边缘有狭翅。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300-5300的石灰岩山地草原或石隙间。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清海、四川西部、云南和西藏。
【性状】
性状鉴别 全草呈垫状半圆球形,直径达15cm,高6.2cm。主根圆柱形,长约20cm,灰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木质部浅黄色;叶针状线形,基部膜质微抱茎;花单生枝顶,白色。气微,味淡。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由十数层呈类长方形木栓细胞组成,壁薄。棕色;皮层狭窄,薄壁细胞形状不规则。韧皮部较宽阔,细胞较小,壁略增厚。皮层及韧皮部细胞腔内均含有大量草酸钙簇晶;并有小型异型维管束散在。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宽阔,略作同心圆状排列,常有裂隙,木质部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髓射线不明显。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圆形,壁增厚,皮层薄壁细胞约有四至五层,外部的类长圆形,内部的稍压缩略呈颓废状,其内方为木栓层,约由十余层切线向延长的长方形细胞组成;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外面的细随较大,向内渐小,壁稍增厚;木质部主要由导管组成。中心有髓,由大型薄壁细胞组成,有细胞间隙及裂隙。
叶横切面:上表皮细胞类长圆形,略作切向延长,壁增厚,表皮细胞类圆形,略作切向延长,为厚壁细胞,外壁强度增厚,黄色。叶肉为类圆形薄壁细胞,无栅状组织,无海绵组织。主脉基本组织为类圆形薄壁细胞。维管束外韧型;近轴(上方)部位有约2层类圆形细胞,细胞稻增厚,淡黄色;远轴(下方)部位约有3层淡黄色厚角细胞。未见维管束鞘。叶缘部分仅为上下表皮细胞,中间有细胞间隙,无叶肉组织。
粉末特征:黄棕色。气微,味淡。根表皮细胞棕色,类长方形。皮层薄壁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内含草酸钙砂晶。草酸钙簇晶随处可见,直径约22-55μm。本薄壁细胞类长方形、壁孔明显。导管多为螺纹,直径10-18μm;网纹导管较少而粗(直径25-30μm)。纤维成束或散在,壁厚,长约430μm,直径约15μm。可见类白色或灰白色不规则状分泌物块。直径20-70μm。叶表皮细胞可见不定式气孔。花粉村黄色圆形或长圆形。表在具短刺,孔沟及萌发孔均不明显。
【化学成份】雪灵芝全草含生物碱:蚤缀碱(arenarine)A、B、C、D和1-乙酸基-β-咔啉(l-acetyl-β-carboline),l-甲氧甲酸基- β-咔啉(l-methoxycarbonyl-β-carboline)[1];甾体裁成分:22,23-二氢菠菜甾醇(22,23-dihydrospinasterol),22,23-二氢菠菜甾酮(22,23-dihydrospinasterone),麦角甾醇-5, 8-过氧化物(ergosterol-5,8-peroxide),24-亚甲基-22,23-二氢羊毛甾醇(24-methylene-22,23-dihydrolanosterol),6,22-何帕二醇zeorin),羊齿烯酮(ferneno-ne),胡萝卜甙(β-sitosterol 3β-D-glucopyranoside),22,23-二氢菠菜甾醇棕榈酸酯(22,23-dihydrospinasteryl palmitate);以及黄酮类成分:小麦黄素(tricin),右旋异金雀花素(isoscoparin)和左旋异金雀花素[2]。
【药理作用】
藏药雪灵芝水提取液4g/kg皮下注射,有抑制巴豆油诱导小鼠耳部水肿和大鼠肉芽肿以及炎症渗出液的作用,对蛋清法和角叉菜胶诱发的大鼠足肿胀急性炎症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抗炎作用强度与可的松柏近。剂量为5g/kg皮下注射时,可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血清半数溶血值,并可减轻胸腺。脾脏重量。雪灵芝的抗免疫作用类似可的松,但随着剂量增大,则出现免疫增强效应。初步认为雪灵芝是一种免疫调节剂。为了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测定了肉芽肿大鼠的血液125Ⅰ 勾皮质醇含量,给药组明显低于可的松组,说明雪灵芝不是通过刺激肾上腺皮质释放糖皮质激素而发挥抗炎作用,而是皮质醇样直接抗炎作用。此外,雪灵芝还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1]。
小白鼠静注的LD50为20.57g/ kg,腹腔注射的LD50为12.58g/kg,皮下注射的LD50为 28g/kg。雌雄各半大鼠皮下注射雪灵芝2.5g/kg, 1.25g/kg和 0.83g/kg,每日1次,连续4星期。犬口服给药4g/ kg和2g/ kg,连续1月,测定肝功(ALT、P450)和肾功(BUN)、腺体重量、外周血细胞数、体重及心、肝、脾、肺、肾、脑、胸腺、肾上腺的组织学镜检,并与对照组比较,发现无显着性差异,并对肝脏有保护作用。每鼠口服0.5g/d连续7个月,测定肝功及组织学镜检,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别,经组化检查,给药组比对照组肝糖原颗粒增多且个大,说明雪灵芝确有保肝作用。将雪灵芝掺入饲料喂饲雌性小鼠、大鼠,连续1个月,每只母鼠均怀孕,直至自然分娩,观察子代无畸形,生长发育良好[2]。
【性味】甘;苦;性寒
【归经】肝;胆;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止咳;利湿退黄;蠲痹止痛。主外感发热;肺热咳嗽;黄疸;淋浊;风湿痹痛;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或泡酒。
【附方】①治黄疸: 雪灵芝配华金腰子、萹蓄、茵陈,煎汤服。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②治筋骨疼痛: 雪灵芝配秦艽、驴蹄草,泡酒服。(《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治淋、浊症,止咳。②《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清热解毒,利胆除黄。治流感,肺炎,筋骨疼痛。
【摘录】《中华本草》
【拼音名】Xuě Línɡ Zhī
【来源】
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甘肃蚤缀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enaria kansuensis Maxim.[A.ku-maonensis Maxim.]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全草,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成较密的垫状,半圆球形,直径17cm,或更大,高5-10cm。主根深长,有支根。茎基部木质化,上部叉状分枝,老叶密集基部。叶稍硬,针状线形,上面凹入,长1-2cm,宽约1mm,基部微抱茎,并为膜质,边缘有细齿。花两性,单生于枝顶;花梗短,长3-5mm,有柔毛;苞片披针形,基部连合呈短鞘;萼片5,披针形,中肋显着,无毛;花瓣5,倒卵形,白色;花盘杯状,具不明显的5腺体;雄蕊10,花丝条形;于房近球形,1室,有多数胚珠,花柱3,丝形。蒴果球形,比宿存萼片短。种子多数,扁,边缘有狭翅。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300-5300的石灰岩山地草原或石隙间。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清海、四川西部、云南和西藏。
【性状】
性状鉴别 全草呈垫状半圆球形,直径达15cm,高6.2cm。主根圆柱形,长约20cm,灰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木质部浅黄色;叶针状线形,基部膜质微抱茎;花单生枝顶,白色。气微,味淡。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由十数层呈类长方形木栓细胞组成,壁薄。棕色;皮层狭窄,薄壁细胞形状不规则。韧皮部较宽阔,细胞较小,壁略增厚。皮层及韧皮部细胞腔内均含有大量草酸钙簇晶;并有小型异型维管束散在。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宽阔,略作同心圆状排列,常有裂隙,木质部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髓射线不明显。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圆形,壁增厚,皮层薄壁细胞约有四至五层,外部的类长圆形,内部的稍压缩略呈颓废状,其内方为木栓层,约由十余层切线向延长的长方形细胞组成;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外面的细随较大,向内渐小,壁稍增厚;木质部主要由导管组成。中心有髓,由大型薄壁细胞组成,有细胞间隙及裂隙。
叶横切面:上表皮细胞类长圆形,略作切向延长,壁增厚,表皮细胞类圆形,略作切向延长,为厚壁细胞,外壁强度增厚,黄色。叶肉为类圆形薄壁细胞,无栅状组织,无海绵组织。主脉基本组织为类圆形薄壁细胞。维管束外韧型;近轴(上方)部位有约2层类圆形细胞,细胞稻增厚,淡黄色;远轴(下方)部位约有3层淡黄色厚角细胞。未见维管束鞘。叶缘部分仅为上下表皮细胞,中间有细胞间隙,无叶肉组织。
粉末特征:黄棕色。气微,味淡。根表皮细胞棕色,类长方形。皮层薄壁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内含草酸钙砂晶。草酸钙簇晶随处可见,直径约22-55μm。本薄壁细胞类长方形、壁孔明显。导管多为螺纹,直径10-18μm;网纹导管较少而粗(直径25-30μm)。纤维成束或散在,壁厚,长约430μm,直径约15μm。可见类白色或灰白色不规则状分泌物块。直径20-70μm。叶表皮细胞可见不定式气孔。花粉村黄色圆形或长圆形。表在具短刺,孔沟及萌发孔均不明显。
【化学成份】雪灵芝全草含生物碱:蚤缀碱(arenarine)A、B、C、D和1-乙酸基-β-咔啉(l-acetyl-β-carboline),l-甲氧甲酸基- β-咔啉(l-methoxycarbonyl-β-carboline)[1];甾体裁成分:22,23-二氢菠菜甾醇(22,23-dihydrospinasterol),22,23-二氢菠菜甾酮(22,23-dihydrospinasterone),麦角甾醇-5, 8-过氧化物(ergosterol-5,8-peroxide),24-亚甲基-22,23-二氢羊毛甾醇(24-methylene-22,23-dihydrolanosterol),6,22-何帕二醇zeorin),羊齿烯酮(ferneno-ne),胡萝卜甙(β-sitosterol 3β-D-glucopyranoside),22,23-二氢菠菜甾醇棕榈酸酯(22,23-dihydrospinasteryl palmitate);以及黄酮类成分:小麦黄素(tricin),右旋异金雀花素(isoscoparin)和左旋异金雀花素[2]。
【药理作用】
藏药雪灵芝水提取液4g/kg皮下注射,有抑制巴豆油诱导小鼠耳部水肿和大鼠肉芽肿以及炎症渗出液的作用,对蛋清法和角叉菜胶诱发的大鼠足肿胀急性炎症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抗炎作用强度与可的松柏近。剂量为5g/kg皮下注射时,可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血清半数溶血值,并可减轻胸腺。脾脏重量。雪灵芝的抗免疫作用类似可的松,但随着剂量增大,则出现免疫增强效应。初步认为雪灵芝是一种免疫调节剂。为了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测定了肉芽肿大鼠的血液125Ⅰ 勾皮质醇含量,给药组明显低于可的松组,说明雪灵芝不是通过刺激肾上腺皮质释放糖皮质激素而发挥抗炎作用,而是皮质醇样直接抗炎作用。此外,雪灵芝还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1]。
小白鼠静注的LD50为20.57g/ kg,腹腔注射的LD50为12.58g/kg,皮下注射的LD50为 28g/kg。雌雄各半大鼠皮下注射雪灵芝2.5g/kg, 1.25g/kg和 0.83g/kg,每日1次,连续4星期。犬口服给药4g/ kg和2g/ kg,连续1月,测定肝功(ALT、P450)和肾功(BUN)、腺体重量、外周血细胞数、体重及心、肝、脾、肺、肾、脑、胸腺、肾上腺的组织学镜检,并与对照组比较,发现无显着性差异,并对肝脏有保护作用。每鼠口服0.5g/d连续7个月,测定肝功及组织学镜检,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别,经组化检查,给药组比对照组肝糖原颗粒增多且个大,说明雪灵芝确有保肝作用。将雪灵芝掺入饲料喂饲雌性小鼠、大鼠,连续1个月,每只母鼠均怀孕,直至自然分娩,观察子代无畸形,生长发育良好[2]。
【性味】甘;苦;性寒
【归经】肝;胆;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止咳;利湿退黄;蠲痹止痛。主外感发热;肺热咳嗽;黄疸;淋浊;风湿痹痛;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或泡酒。
【附方】①治黄疸: 雪灵芝配华金腰子、萹蓄、茵陈,煎汤服。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②治筋骨疼痛: 雪灵芝配秦艽、驴蹄草,泡酒服。(《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治淋、浊症,止咳。②《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清热解毒,利胆除黄。治流感,肺炎,筋骨疼痛。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