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草木便方》
【拼音名】Yì Zhī Jiàn
【别名】青藤(《分类草药性》),蛇咬子(《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瓶尔小草科植物一支箭或狭叶瓶尔小草等的带根全草。春、夏采挖带根全草,洗净泥沙,阴干或鲜用。
【原形态】
①一支箭
多年生小草本,高15~20厘米。根状茎短,呈圆柱形。营养叶单一,卵圆形。长3~6厘米,宽2~3厘米,先端钝或有小突尖,全缘,基部阔楔形,侧脉网状,不与中脉平行;孢子叶自营养叶基部抽出,线形穗状,先端尖;孢子囊约30~60对,排成2列;孢子苍白色,近于平滑。
生于沟边、草地等阴湿处。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安徽、江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②狭叶瓶尔小草
多年生小草本。高10~16厘米。根茎短而直立,簇生多数细长的肉质根。叶单生或2~3叶同自根部生出,总柄长8~13厘米,纤细。营养叶自总柄基部以上3~6厘米处生出,长2~5厘米,宽3~10毫米,倒披针形或长圆倒披针形,先端微尖或稍钝,基部狭楔形,全缘,叶脉网状;孢子叶自营养叶的基部生出,有长柄,高出营养叶,孢子囊穗呈狭线形,长2~3厘米。
生于河滩、草地阴湿处.分布东北、河北、陕西,湖北、江苏、台湾、江西、四川、云南等地。
此外,同属植物心脏叶瓶尔小草和钝头瓶尔小草亦同等入药。两种的主要特征是:前种营养叶宽卵形,基部心脏形,有短柄;后种营养叶广卵形,无柄。
【性味】
苦甘,凉。
①《草木便方》:苦。
②《分类草药性》:味甘,平,无毒。
③《陕西中草药》:甘辛,凉,有小毒。
④《四川常用中草药》:苦,平。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治乳痈,疔疮,疥疮身痒,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①《草木便方》:清热毒,除风热。治肾囊种痛,疔肿恶毒,胸腹宿血,蛇毒。
②《分类草药性》:治痒子,消疮毒,跌打损伤,肿毒。
③《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消痈肿。治犬伤,疥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附方】
①治疥疮身痒:一支箭、蒲公英、鱼鳅串、侧耳根,炖鳝鱼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痈肿初起:一支箭、鱼胆草、铧头草、野烟叶,捣烂敷。(《四川中药志》)
③治乳痈:一支箭、蒲公英各适量,捣烂外敷。
④治疖疮痈肿:一支箭、熟大黄各一钱五分,对经草四钱,柴胡二钱。水煎服。
⑤治毒蛇咬伤,无名肿毒:一支箭鲜品适量,捣烂外敷。(③方以下出《陕西中草药》)
⑥治小儿疳积:一支箭、使君子、鸡内金,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摘录】《*辞典》
【拼音名】Yì Zhī Jiàn
【别名】青藤(《分类草药性》),蛇咬子(《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瓶尔小草科植物一支箭或狭叶瓶尔小草等的带根全草。春、夏采挖带根全草,洗净泥沙,阴干或鲜用。
【原形态】
①一支箭
多年生小草本,高15~20厘米。根状茎短,呈圆柱形。营养叶单一,卵圆形。长3~6厘米,宽2~3厘米,先端钝或有小突尖,全缘,基部阔楔形,侧脉网状,不与中脉平行;孢子叶自营养叶基部抽出,线形穗状,先端尖;孢子囊约30~60对,排成2列;孢子苍白色,近于平滑。
生于沟边、草地等阴湿处。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安徽、江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②狭叶瓶尔小草
多年生小草本。高10~16厘米。根茎短而直立,簇生多数细长的肉质根。叶单生或2~3叶同自根部生出,总柄长8~13厘米,纤细。营养叶自总柄基部以上3~6厘米处生出,长2~5厘米,宽3~10毫米,倒披针形或长圆倒披针形,先端微尖或稍钝,基部狭楔形,全缘,叶脉网状;孢子叶自营养叶的基部生出,有长柄,高出营养叶,孢子囊穗呈狭线形,长2~3厘米。
生于河滩、草地阴湿处.分布东北、河北、陕西,湖北、江苏、台湾、江西、四川、云南等地。
此外,同属植物心脏叶瓶尔小草和钝头瓶尔小草亦同等入药。两种的主要特征是:前种营养叶宽卵形,基部心脏形,有短柄;后种营养叶广卵形,无柄。
【性味】
苦甘,凉。
①《草木便方》:苦。
②《分类草药性》:味甘,平,无毒。
③《陕西中草药》:甘辛,凉,有小毒。
④《四川常用中草药》:苦,平。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治乳痈,疔疮,疥疮身痒,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①《草木便方》:清热毒,除风热。治肾囊种痛,疔肿恶毒,胸腹宿血,蛇毒。
②《分类草药性》:治痒子,消疮毒,跌打损伤,肿毒。
③《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消痈肿。治犬伤,疥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附方】
①治疥疮身痒:一支箭、蒲公英、鱼鳅串、侧耳根,炖鳝鱼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痈肿初起:一支箭、鱼胆草、铧头草、野烟叶,捣烂敷。(《四川中药志》)
③治乳痈:一支箭、蒲公英各适量,捣烂外敷。
④治疖疮痈肿:一支箭、熟大黄各一钱五分,对经草四钱,柴胡二钱。水煎服。
⑤治毒蛇咬伤,无名肿毒:一支箭鲜品适量,捣烂外敷。(③方以下出《陕西中草药》)
⑥治小儿疳积:一支箭、使君子、鸡内金,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