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拼音名】Yě Mǔ Dān
【英文名】Common Melastoma Herb,Common Melastoma
【别名】猪母草、山石榴、地茄、豹牙郎木、活血丹、高脚山落苏、吞口巴、毡子杆、毛足杆、野石榴、金石榴、金鸡腿、猪乸稔、牛乸稔、红爆牙狼、倒罐草、高脚稔、埔笔仔、九螺仔花、不留行、大杜桥、水外年、高脚埔梨、大号天番炉
【来源】
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野牡丹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lastoma candidum D. Don[M. septemneruium Lour.]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全株,洗净,切碎,晒干。
【原形态】灌木,高0.5-1.5m。茎印四棱形或近圆柱形,茎、叶柄密被紧贴的鳞片状糙毛。叶对生;叶柄长5-15mm;叶片坚纸质,卵形或广卵形,长4-10cm,宽2-6cm,先端急尖,基部浅心形或近圆形,全缘,两面被糙伏毛及短柔毛;基出脉7条。伞房花序生于分枝顶端,近头状,有花3-5朵,稀单生,基部具叶状总苞2;苞片、花梗及花萼密被鳞片产太糙伏毛;花梗长3-20mm;花5数,花萼长约2.2cm,裂片卵形或略宽,与萼管等长或略长,先端渐尖,两面均被毛;花瓣玫瑰红色或粉红色,倒卵形,长3-4cm,先端圆形,密被缘毛;雄蕊5长5短,长者药隔基部伸长,弯曲,末端2深裂,短者药室基部具一对小瘤;子房半下位,5室,密被糙伏毛,先端具一圈刚毛。蒴果坛状球形,与宿存萼贴生,长1-1.5cm,直径8-12mm,密被鳞片状糙伏毛;种子镶于肉质胎座内。花期5-7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约120m以下的山坡松林下或开阔的灌草丛中,是酸性土常见的植物。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财及福建、台湾、云南等地。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稍耐旱和耐瘠。以向阳、疏松而含腐殖质多的土壤栽培为好。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将种子混拦草木灰或细土,均匀地撒播于苗床上,覆盖细土2cm,然后盖草、浇水。每1hm2播种量22.5-30kg,气温在25℃以上时,20d左右出苗,出苗后揭去盖草。苗高15cm左右,按行株距40cm×40cm开穴,每穴栽3株。
田间管理 定植后至封行前,应隔月松土除草1次。春、夏、秋季各追施人粪尿或复合肥1次,冬季追施堆肥或草木灰,追肥后进行培土。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多皱缩破碎,茎四棱形,有伏贴或稍伏贴的鳞片状毛,表面灰褐色,有节,直径2-5mm,质坚韧,断面纤维性。叶对生,多皱缩破碎,展开后呈宽卵形,长4.4-6.8cm,宽2.5-3.5cm,基部浅心形,两面有毛,棕褐色。花聚生于枝头,粉红色;萼筒长约8-10mm,密生伏贴的,稍分枝的鳞片状毛,5裂片,有毛,花瓣5。气微,味酸。
【药理作用】野牡丹口服液本外对痢疾杆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MIC分别为0.82ml/ml和1.02ml/ml;对离体兔肠的蠕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蓖麻油和番泻叶引起的上鼠腹泻均有抑制作用[1]。
【性味】味酸;涩;性凉
【归经】归脾;胃;肺;肝经
【功能主治】消积利湿,活血止血;清热解毒。主食积;泄痢;肝炎;跌打肿痛外伤出血;衄血;咳血;吐血;便血;月经过多;崩漏;产后腹痛;白带;乳汁环下;血检性脉管炎;肠痈;疮肿;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或泡酒,或绞汁。外用:适量,捣敷;研末调敷煎汤洗或口嚼。
【附方】①治跌打损伤:野牡丹一两,金樱子根五钱,和猪瘦肉酌加红酒炖服。(《福建民间草药》)②治膝盖肿痛:野牡丹八钱,忍冬藤三钱,水煎服,日两次。(《福建民间草药》)③治痈肿:鲜野牡丹叶一至二两,水煎服,渣捣烂外敷。(《福建中草药》)④治耳痈:野牡丹一两,猪耳一个,水煎服。⑤治蛇头疗:野牡丹六钱,和猪肉炖服。⑥治乳汁不通:野牡丹一两,猪瘦肉四两,酌加酒水炖服。(④方以下出《福建民间草药》)⑦治月瘕病,经期发肿:杏口巴、八月瓜根、无娘藤、何首乌、臭草根、打碗子根,炖肉服。(《四川中药志》)⑧解木薯中毒:猪乸稔叶或根二至三两煎服。(《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各家论述】
1.《福建民间草药》:除热解毒,逐湿祛风。治痈肿疗毒;跌打损伤。
2.《陆川本草》:叶,治刀伤,止血。
3.《四川中药志》:行气,活血,清热。治月瘕病,症瘕吐血,跌打损伤及肠痈。
4.《中国药植图鉴》:治血丝虫病。
【摘录】《中华本草》
【拼音名】Yě Mǔ Dān
【英文名】Common Melastoma Herb,Common Melastoma
【别名】猪母草、山石榴、地茄、豹牙郎木、活血丹、高脚山落苏、吞口巴、毡子杆、毛足杆、野石榴、金石榴、金鸡腿、猪乸稔、牛乸稔、红爆牙狼、倒罐草、高脚稔、埔笔仔、九螺仔花、不留行、大杜桥、水外年、高脚埔梨、大号天番炉
【来源】
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野牡丹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lastoma candidum D. Don[M. septemneruium Lour.]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全株,洗净,切碎,晒干。
【原形态】灌木,高0.5-1.5m。茎印四棱形或近圆柱形,茎、叶柄密被紧贴的鳞片状糙毛。叶对生;叶柄长5-15mm;叶片坚纸质,卵形或广卵形,长4-10cm,宽2-6cm,先端急尖,基部浅心形或近圆形,全缘,两面被糙伏毛及短柔毛;基出脉7条。伞房花序生于分枝顶端,近头状,有花3-5朵,稀单生,基部具叶状总苞2;苞片、花梗及花萼密被鳞片产太糙伏毛;花梗长3-20mm;花5数,花萼长约2.2cm,裂片卵形或略宽,与萼管等长或略长,先端渐尖,两面均被毛;花瓣玫瑰红色或粉红色,倒卵形,长3-4cm,先端圆形,密被缘毛;雄蕊5长5短,长者药隔基部伸长,弯曲,末端2深裂,短者药室基部具一对小瘤;子房半下位,5室,密被糙伏毛,先端具一圈刚毛。蒴果坛状球形,与宿存萼贴生,长1-1.5cm,直径8-12mm,密被鳞片状糙伏毛;种子镶于肉质胎座内。花期5-7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约120m以下的山坡松林下或开阔的灌草丛中,是酸性土常见的植物。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财及福建、台湾、云南等地。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稍耐旱和耐瘠。以向阳、疏松而含腐殖质多的土壤栽培为好。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将种子混拦草木灰或细土,均匀地撒播于苗床上,覆盖细土2cm,然后盖草、浇水。每1hm2播种量22.5-30kg,气温在25℃以上时,20d左右出苗,出苗后揭去盖草。苗高15cm左右,按行株距40cm×40cm开穴,每穴栽3株。
田间管理 定植后至封行前,应隔月松土除草1次。春、夏、秋季各追施人粪尿或复合肥1次,冬季追施堆肥或草木灰,追肥后进行培土。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多皱缩破碎,茎四棱形,有伏贴或稍伏贴的鳞片状毛,表面灰褐色,有节,直径2-5mm,质坚韧,断面纤维性。叶对生,多皱缩破碎,展开后呈宽卵形,长4.4-6.8cm,宽2.5-3.5cm,基部浅心形,两面有毛,棕褐色。花聚生于枝头,粉红色;萼筒长约8-10mm,密生伏贴的,稍分枝的鳞片状毛,5裂片,有毛,花瓣5。气微,味酸。
【药理作用】野牡丹口服液本外对痢疾杆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MIC分别为0.82ml/ml和1.02ml/ml;对离体兔肠的蠕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蓖麻油和番泻叶引起的上鼠腹泻均有抑制作用[1]。
【性味】味酸;涩;性凉
【归经】归脾;胃;肺;肝经
【功能主治】消积利湿,活血止血;清热解毒。主食积;泄痢;肝炎;跌打肿痛外伤出血;衄血;咳血;吐血;便血;月经过多;崩漏;产后腹痛;白带;乳汁环下;血检性脉管炎;肠痈;疮肿;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或泡酒,或绞汁。外用:适量,捣敷;研末调敷煎汤洗或口嚼。
【附方】①治跌打损伤:野牡丹一两,金樱子根五钱,和猪瘦肉酌加红酒炖服。(《福建民间草药》)②治膝盖肿痛:野牡丹八钱,忍冬藤三钱,水煎服,日两次。(《福建民间草药》)③治痈肿:鲜野牡丹叶一至二两,水煎服,渣捣烂外敷。(《福建中草药》)④治耳痈:野牡丹一两,猪耳一个,水煎服。⑤治蛇头疗:野牡丹六钱,和猪肉炖服。⑥治乳汁不通:野牡丹一两,猪瘦肉四两,酌加酒水炖服。(④方以下出《福建民间草药》)⑦治月瘕病,经期发肿:杏口巴、八月瓜根、无娘藤、何首乌、臭草根、打碗子根,炖肉服。(《四川中药志》)⑧解木薯中毒:猪乸稔叶或根二至三两煎服。(《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各家论述】
1.《福建民间草药》:除热解毒,逐湿祛风。治痈肿疗毒;跌打损伤。
2.《陆川本草》:叶,治刀伤,止血。
3.《四川中药志》:行气,活血,清热。治月瘕病,症瘕吐血,跌打损伤及肠痈。
4.《中国药植图鉴》:治血丝虫病。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