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医理论著作。一名《黄帝八十一难经》。隋以前托名黄帝撰,唐以后则多题为扁鹊(秦越人)撰,然实际上作者不明。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该书采用“问难”的形式,设81问,以解疑释难,故名《难经》。
全书主要内容大致为:1-22难论脉诊;23-29难论经络;30-47难论脏腑;48-61难论病证;62-68难论腧穴;69-81难论针法。在以上内容中,又以论脉最有特色。该书明确指出“独取寸口”,从而简化了在《内经》中多见的遍身诊脉法,这种单纯以寸口脉(桡动脉近腕处)作为切脉部位的作法一直沿用至今。在寸口脉中,该书又分寸关尺,即以“关”(约为桡骨茎突相对应的位置)为界,将寸口脉分为前(寸)、后(尺)两部分,并以之与人体脏腑相对应。这种切脉分部法与《内经》的三部九候法相比,更为简洁易行,从而促进了中医的诊断技术的发展。
此外书中对命门和三焦有新的学术见解,成为后世探讨中医生理解剖问题的热门论题之一。该书还论及七冲门 (消化道的七个冲要部位)和八会 (即脏、腑、筋、髓、血、骨、脉、气等精气会聚之处,也是针灸疗法中的八个要穴)等名目,丰富和发展了中医的基本理论体系。书中论及的许多病因、病证以及治法,很受后世医家的关注。例如该书明确提出:“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这就为后世温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该书文字简要,内容又切于实用,因此,它的学术地位很高,被后世作为可以和《内经》并提的经典医著。
扁鹊(公元前5世纪),战国时期医学家。中医利用切脉诊断的创始人。即秦越人。渤海郡□(今河北任丘)人。年轻时从长桑君学医,尽得其传。他善于诊断,尤精于望诊和脉诊。史载他以望诊判断齐桓侯的病症,由浅入深,并预言其预后不佳,齐侯因拒绝接受诊治,果然不起。又曾从脉判断虢太子之“尸蹶证”为假死,并据此以针熨诸法而救活。司马迁所撰《史记·扁鹊传》中称:“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并盛赞扁鹊医德高尚,认为他有“六不治”的信条,其中“信巫不信医”、“骄姿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者不治的思想,足堪为后世楷模。又载:扁鹊当时曾游走各国,并随俗为变,或为带下医(妇科),或为小儿医,或为耳目痹医;其医术又相当高明,既能施针砭,又能用汤熨。因而《史记》推崇他“为方者宗”。据传《难经》为扁鹊所作,主要为讨论脉理之作。
全书主要内容大致为:1-22难论脉诊;23-29难论经络;30-47难论脏腑;48-61难论病证;62-68难论腧穴;69-81难论针法。在以上内容中,又以论脉最有特色。该书明确指出“独取寸口”,从而简化了在《内经》中多见的遍身诊脉法,这种单纯以寸口脉(桡动脉近腕处)作为切脉部位的作法一直沿用至今。在寸口脉中,该书又分寸关尺,即以“关”(约为桡骨茎突相对应的位置)为界,将寸口脉分为前(寸)、后(尺)两部分,并以之与人体脏腑相对应。这种切脉分部法与《内经》的三部九候法相比,更为简洁易行,从而促进了中医的诊断技术的发展。
此外书中对命门和三焦有新的学术见解,成为后世探讨中医生理解剖问题的热门论题之一。该书还论及七冲门 (消化道的七个冲要部位)和八会 (即脏、腑、筋、髓、血、骨、脉、气等精气会聚之处,也是针灸疗法中的八个要穴)等名目,丰富和发展了中医的基本理论体系。书中论及的许多病因、病证以及治法,很受后世医家的关注。例如该书明确提出:“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这就为后世温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该书文字简要,内容又切于实用,因此,它的学术地位很高,被后世作为可以和《内经》并提的经典医著。
扁鹊(公元前5世纪),战国时期医学家。中医利用切脉诊断的创始人。即秦越人。渤海郡□(今河北任丘)人。年轻时从长桑君学医,尽得其传。他善于诊断,尤精于望诊和脉诊。史载他以望诊判断齐桓侯的病症,由浅入深,并预言其预后不佳,齐侯因拒绝接受诊治,果然不起。又曾从脉判断虢太子之“尸蹶证”为假死,并据此以针熨诸法而救活。司马迁所撰《史记·扁鹊传》中称:“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并盛赞扁鹊医德高尚,认为他有“六不治”的信条,其中“信巫不信医”、“骄姿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者不治的思想,足堪为后世楷模。又载:扁鹊当时曾游走各国,并随俗为变,或为带下医(妇科),或为小儿医,或为耳目痹医;其医术又相当高明,既能施针砭,又能用汤熨。因而《史记》推崇他“为方者宗”。据传《难经》为扁鹊所作,主要为讨论脉理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