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论述内科杂病为主的奠基性中医临床经典著作,全称《金匮要略方论》,3卷。为东汉张仲景原撰《伤寒杂病论》的组成部分之一。
全书共25篇,阐述内科等病证数十种,治疗方剂262首(包括附方),其编法的特点是将方剂列于病证之下,使学者在仓卒之际易于检用;又选取魏晋迄北宋初一些名医、名著中散在之效方,附于有关病篇之后(分篇多以症候相关或病位、科别相近者合编于一篇中)。诊病突出脏腑辨证,施治示后人以脉证规范。其辨证论治的思想方法,为中医内科学及其他临床学科奠定了基础。
除内科病证外,此书也兼论部分其他临床科病证的证治。仲景论病,较重视病因、病机之阐析,施调理、法、方、药之精挈合拍。书中总结了东汉以前有关杂病的丰富临床经验,为后学者提供了辨证论治和方药配伍的基本原则。治疗部分所列述的大量实用效方,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是作者“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并在前人方治基础上所进行的总结、提高。此书不仅是内科临床工作者须予必读,视为经典;于后世各科医疗实践和方剂学的发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应予指出的是,《金匮要略》亦体现了整体观念的思想方法,并承袭了 《内经》中 “治未病”和“治病必求于本”的防治思想。在诊治方面,已客观地表述了“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书中虽以内服方法为主,也记述了内容丰富的多种外治法。其中用人工呼吸配合运动肢体等其他急救措施抢救“自缢”。
全书共25篇,阐述内科等病证数十种,治疗方剂262首(包括附方),其编法的特点是将方剂列于病证之下,使学者在仓卒之际易于检用;又选取魏晋迄北宋初一些名医、名著中散在之效方,附于有关病篇之后(分篇多以症候相关或病位、科别相近者合编于一篇中)。诊病突出脏腑辨证,施治示后人以脉证规范。其辨证论治的思想方法,为中医内科学及其他临床学科奠定了基础。
除内科病证外,此书也兼论部分其他临床科病证的证治。仲景论病,较重视病因、病机之阐析,施调理、法、方、药之精挈合拍。书中总结了东汉以前有关杂病的丰富临床经验,为后学者提供了辨证论治和方药配伍的基本原则。治疗部分所列述的大量实用效方,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是作者“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并在前人方治基础上所进行的总结、提高。此书不仅是内科临床工作者须予必读,视为经典;于后世各科医疗实践和方剂学的发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应予指出的是,《金匮要略》亦体现了整体观念的思想方法,并承袭了 《内经》中 “治未病”和“治病必求于本”的防治思想。在诊治方面,已客观地表述了“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书中虽以内服方法为主,也记述了内容丰富的多种外治法。其中用人工呼吸配合运动肢体等其他急救措施抢救“自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