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清叶天士所著,成书于1746年。
全书共十卷,八十九门。卷一至卷八为内科。卷九为妇科。卷十为儿科。该书为叶氏门人华岫云搜集叶氏医案整理而成。
叶氏辨证、立法、处方、选药配伍,十分纯熟,随手拈来每能切中病情,往往以平凡的药物而获奇功。叶氏不仅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在理论和实践中有新的创见,为中医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如中风门中,他既采纳丹溪的湿说,也尊重东垣的气虚说和河间的火盛说,在缪仲淳内风暗动的启发下,提出肝阳化风的理论,采取滋补肝肾之阴法,兼用潜镇、清泄、平熄法。他还提出“胃阴虚说”,为脾胃学说作出新的贡献。而对内伤虚劳证,则善用血肉有情之品治疗。至于在热病方面的建树更为卓著,叶氏创立了卫气营血的辨证纲领,和“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尤可透热转气”、“入血只恐耗血动血,直需凉血散血”的治疗原则,吴鞠通之《温病条辨》深受其影响。故叶氏此书,被称为临证医案之范本,颇值一读。
全书共十卷,八十九门。卷一至卷八为内科。卷九为妇科。卷十为儿科。该书为叶氏门人华岫云搜集叶氏医案整理而成。
叶氏辨证、立法、处方、选药配伍,十分纯熟,随手拈来每能切中病情,往往以平凡的药物而获奇功。叶氏不仅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在理论和实践中有新的创见,为中医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如中风门中,他既采纳丹溪的湿说,也尊重东垣的气虚说和河间的火盛说,在缪仲淳内风暗动的启发下,提出肝阳化风的理论,采取滋补肝肾之阴法,兼用潜镇、清泄、平熄法。他还提出“胃阴虚说”,为脾胃学说作出新的贡献。而对内伤虚劳证,则善用血肉有情之品治疗。至于在热病方面的建树更为卓著,叶氏创立了卫气营血的辨证纲领,和“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尤可透热转气”、“入血只恐耗血动血,直需凉血散血”的治疗原则,吴鞠通之《温病条辨》深受其影响。故叶氏此书,被称为临证医案之范本,颇值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