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任(1768一1831年)
王清任.亦名全任,字勋臣,玉田(今河北玉田县)人。
[生平事迹]《玉田县志》載:“为武庠生,纳粟得千总衔,性磊落,精岐黄术.名噪京师”。在京都开一药铺,名“知一堂”,坐堂为人医病.直到病死。
王清任经过一段医疗实践之后.他认识到:“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他发现我国古典医籍中有关人体解剖的记载有许多错误,下决心予以纠正。如何纠正?这就必须做人体解剖的实地观察。然而。清代明文规定,不得毁尸解剖,西洋医学又未大量传入。怎么办?他决心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以不怕世人“议余故叛经文”的大无畏精神,到刑场、坟冢,去观察被剖开的罪犯之尸和野狗野狼撕咬开的病尸。
关于观察尸体的艰辛情况,他有具体真切的记述:“至嘉庆二年丁巳(1797年).余三十。四月初旬,游于滦州之稻地镇,其时彼处小儿正染温疹痢症,十死八九。无力之家,多半用代席裹埋。彼处乡风,更不深埋,意在犬食,利于下胎不死.故各义冢中.破腹露脏之儿,日有百余.余每日压马过其地,初未尝不掩鼻.后因念及古人所以错论脏腑.皆由未尝亲见,遂不避污秽,每日清晨.赴其义冢.就群儿之露脏者细视之。犬食之余,大约有肠胃者多,有心肝者少。互相参看.十人之内.看不过三人.连视十日。大约看全不下三十余人。”在这样臭气薰天的条件下,他一连l0天.实地剖视腐尸,其研究探讨的精神.可谓感人之至!
经过40多年的艰辛努力,他亲眼观察了l00多具尸体,对人体脏腑结构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认识.著成《医林改错》一书,对我国的人体解剖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学术思想]王清任不论是进行医学研究还是治病用药,都非常重视实践。在研究方面,他不但重视人体解剖,而且创造性地进行动物实验。他给“水铃铛”,一只喂水.一只不喂水.三四日后宰杀观察,对比其变化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在我国医学史上.以动物来做实验,他是首创。在治病和治学方面,他极力反对脱离实践的虚拟和揣度.他说;“古人立方之本。效与不效,原有两途;其方效者。必是亲治其症。屡验之方;其不效者,多半病由议论,方以揣度。以议论揣度定论立方,如何明病之本源。”尤其是著书立说,他严格要求 “必须亲治其症.屡验方法,万无一失,方可传于后人.若一症不明。留于后人再补.断不可徒取虚名,恃才立论,病未经见,揣度立方.”若稍有差错.就会“以治人之心,遗作杀人之事.”他对不重实践.妄自拟方治病去求名求利的医疗作风,严斥痛批:“以无凭之谈,作欺人之事.利己不过虚名。损人却属实祸。窃财犹谓之盗,偷名岂不为贼?”
王清任在人体解剖学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就,纠正了过去对人体脏器的许多错误描述:如他明确提出: “心乃出入气之道.何能生灵机贮记性?”继汪昂之后。进一步否定了“心主思”的传统说法.倡导“灵机记性在脑”的“脑主思”之说.他说 “两耳通于脑,所听之声归于脑”;两目“长于脑.所视之物归于脑”;“鼻通于脑.所闻香臭归于脑”等等。他对脑的功能,脑与五官的关系,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他又发现了幽门括约肌.作了较准确的描述。比较详细地记载了主动脉、颈动脉等循环系统的脉管形态,以及气管、支气管等呼吸系統脏器的结构、形态、对我国人体解剖学的发展有很大贡献.由于条件所限.观察的又多是腐尸.因而记载也有不少错误,还有将前人的正确结论错改的,这些,都是瑕不掩瑜。
王清任对病因的研究,他特别重视气血致病。他认为,无论外感内伤,初病伤人.不能伤脏俯,不能伤筋胃,不能伤皮肉,所伤者无非气血。所以他指出.治病要诀在于明白气血。他所说的气指的是元气,元气是人生命的根源,人的生理活动完全依赖元气.“人行坐转动全仗元气。若元气足则有力.元气衰则无力,元气绝则死矣。”他把许多疾病都归之于元气不足。元气不足就是气虚。如半身不遂就是气虚引起的.他说,“半身下遂一症,古之著书者.虽有四百余家,于半身不遂立论仅止数人.数人中并无一人说明病之本源。”他仅称誉张景岳有“高人之见”,论半身不遂大体属气虚.因半身无气而致半身下遂。他否定历代医家认为中风是由于风火痰湿的说法.
他又将气和血联系起来,认为气虚可以导致血瘀.进而相兼为病.人如果元气虚亏,必不能抵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然停滞而瘀积。因此。王清任善用补气之法来治病,同时往往将补气和活血共行。这一点.是王氏临床经验的独特体会,也是他学术上的一个新见解,对于医学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病都是一个重大贡献。但必须指出.王清任由于在人体解剖上的错误,致使在气血理论上也有错误和缺陷,例如说“心乃出入气之道路.其中无血”等。然而,这些错误和缺陷却没有影响他的“气血论”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这是因为他的“气血论”没有脱离中医经典气血理论的规范。
王清任对补气活血之法的运用.形成了他自己的特色。他将“去邪安正”与“扶正去邪”两种医疗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主张先要分清因果虚实,然后再投药治病.他说:“因虛弱而病,自当补弱而病可痊;本不弱而生病,因病久致身弱,自当去病,病去而元气自复.”因此.他对血瘀之证用活血化瘀法,对元气亏虚之证用补气活血法.
关于活血化瘀法,王清任提出了分部治疗血瘀证的方法,这在学术上是一个创见。他主张活头面四肢周身血管血瘀证用通窍活血汤;治胸中血府血瘀证用血府逐瘀汤;治肚腹血瘀证用膈下逐瘀汤;治少腹部血瘀证用少腹逐瘀汤。
关于补气活血法,其特点是补气与活血并用,而用大剂量黄芪,以突出补气。如最著名的补阳还五汤.治疗半身不遂及痿症,其目的不在逐瘀,而在于活血以通血络。 杏林一生勤耕耘,花多果少为何因?漫步攀枝摘几颗,酸甜苦涩自己品。
王清任.亦名全任,字勋臣,玉田(今河北玉田县)人。
[生平事迹]《玉田县志》載:“为武庠生,纳粟得千总衔,性磊落,精岐黄术.名噪京师”。在京都开一药铺,名“知一堂”,坐堂为人医病.直到病死。
王清任经过一段医疗实践之后.他认识到:“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他发现我国古典医籍中有关人体解剖的记载有许多错误,下决心予以纠正。如何纠正?这就必须做人体解剖的实地观察。然而。清代明文规定,不得毁尸解剖,西洋医学又未大量传入。怎么办?他决心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以不怕世人“议余故叛经文”的大无畏精神,到刑场、坟冢,去观察被剖开的罪犯之尸和野狗野狼撕咬开的病尸。
关于观察尸体的艰辛情况,他有具体真切的记述:“至嘉庆二年丁巳(1797年).余三十。四月初旬,游于滦州之稻地镇,其时彼处小儿正染温疹痢症,十死八九。无力之家,多半用代席裹埋。彼处乡风,更不深埋,意在犬食,利于下胎不死.故各义冢中.破腹露脏之儿,日有百余.余每日压马过其地,初未尝不掩鼻.后因念及古人所以错论脏腑.皆由未尝亲见,遂不避污秽,每日清晨.赴其义冢.就群儿之露脏者细视之。犬食之余,大约有肠胃者多,有心肝者少。互相参看.十人之内.看不过三人.连视十日。大约看全不下三十余人。”在这样臭气薰天的条件下,他一连l0天.实地剖视腐尸,其研究探讨的精神.可谓感人之至!
经过40多年的艰辛努力,他亲眼观察了l00多具尸体,对人体脏腑结构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认识.著成《医林改错》一书,对我国的人体解剖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学术思想]王清任不论是进行医学研究还是治病用药,都非常重视实践。在研究方面,他不但重视人体解剖,而且创造性地进行动物实验。他给“水铃铛”,一只喂水.一只不喂水.三四日后宰杀观察,对比其变化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在我国医学史上.以动物来做实验,他是首创。在治病和治学方面,他极力反对脱离实践的虚拟和揣度.他说;“古人立方之本。效与不效,原有两途;其方效者。必是亲治其症。屡验之方;其不效者,多半病由议论,方以揣度。以议论揣度定论立方,如何明病之本源。”尤其是著书立说,他严格要求 “必须亲治其症.屡验方法,万无一失,方可传于后人.若一症不明。留于后人再补.断不可徒取虚名,恃才立论,病未经见,揣度立方.”若稍有差错.就会“以治人之心,遗作杀人之事.”他对不重实践.妄自拟方治病去求名求利的医疗作风,严斥痛批:“以无凭之谈,作欺人之事.利己不过虚名。损人却属实祸。窃财犹谓之盗,偷名岂不为贼?”
王清任在人体解剖学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就,纠正了过去对人体脏器的许多错误描述:如他明确提出: “心乃出入气之道.何能生灵机贮记性?”继汪昂之后。进一步否定了“心主思”的传统说法.倡导“灵机记性在脑”的“脑主思”之说.他说 “两耳通于脑,所听之声归于脑”;两目“长于脑.所视之物归于脑”;“鼻通于脑.所闻香臭归于脑”等等。他对脑的功能,脑与五官的关系,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他又发现了幽门括约肌.作了较准确的描述。比较详细地记载了主动脉、颈动脉等循环系统的脉管形态,以及气管、支气管等呼吸系統脏器的结构、形态、对我国人体解剖学的发展有很大贡献.由于条件所限.观察的又多是腐尸.因而记载也有不少错误,还有将前人的正确结论错改的,这些,都是瑕不掩瑜。
王清任对病因的研究,他特别重视气血致病。他认为,无论外感内伤,初病伤人.不能伤脏俯,不能伤筋胃,不能伤皮肉,所伤者无非气血。所以他指出.治病要诀在于明白气血。他所说的气指的是元气,元气是人生命的根源,人的生理活动完全依赖元气.“人行坐转动全仗元气。若元气足则有力.元气衰则无力,元气绝则死矣。”他把许多疾病都归之于元气不足。元气不足就是气虚。如半身不遂就是气虚引起的.他说,“半身下遂一症,古之著书者.虽有四百余家,于半身不遂立论仅止数人.数人中并无一人说明病之本源。”他仅称誉张景岳有“高人之见”,论半身不遂大体属气虚.因半身无气而致半身下遂。他否定历代医家认为中风是由于风火痰湿的说法.
他又将气和血联系起来,认为气虚可以导致血瘀.进而相兼为病.人如果元气虚亏,必不能抵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然停滞而瘀积。因此。王清任善用补气之法来治病,同时往往将补气和活血共行。这一点.是王氏临床经验的独特体会,也是他学术上的一个新见解,对于医学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病都是一个重大贡献。但必须指出.王清任由于在人体解剖上的错误,致使在气血理论上也有错误和缺陷,例如说“心乃出入气之道路.其中无血”等。然而,这些错误和缺陷却没有影响他的“气血论”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这是因为他的“气血论”没有脱离中医经典气血理论的规范。
王清任对补气活血之法的运用.形成了他自己的特色。他将“去邪安正”与“扶正去邪”两种医疗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主张先要分清因果虚实,然后再投药治病.他说:“因虛弱而病,自当补弱而病可痊;本不弱而生病,因病久致身弱,自当去病,病去而元气自复.”因此.他对血瘀之证用活血化瘀法,对元气亏虚之证用补气活血法.
关于活血化瘀法,王清任提出了分部治疗血瘀证的方法,这在学术上是一个创见。他主张活头面四肢周身血管血瘀证用通窍活血汤;治胸中血府血瘀证用血府逐瘀汤;治肚腹血瘀证用膈下逐瘀汤;治少腹部血瘀证用少腹逐瘀汤。
关于补气活血法,其特点是补气与活血并用,而用大剂量黄芪,以突出补气。如最著名的补阳还五汤.治疗半身不遂及痿症,其目的不在逐瘀,而在于活血以通血络。 杏林一生勤耕耘,花多果少为何因?漫步攀枝摘几颗,酸甜苦涩自己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