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健康网

宫颈癌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目录

概  述 编辑本段回目录

  
    宫颈癌是指发生在宫颈阴道部或移行带的鳞状上皮细胞及颈管内膜的柱状上皮细胞交界处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为妇女所患各种恶性肿瘤之首位,其好发年龄为40~59岁。据世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宫颈癌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地理差异,高发区(>30/10万)如美国的ELpaso拉丁人,哥伦比亚的卡利、巴西的Racife等;中发区(15~30/10万)有美国的ALameda、巴西的Saoqanlo、罗马尼亚的Timis、波多黎各等;低发区(15/10万)如日本的Miyagi、芬兰、加拿大、以色利等。在我国宫颈癌的高发区从内蒙古、山西、陕西经湖北、湖南到江西,形成一个高发地带,山区患病率是平原的3倍。由于我国重视妇女保健,大力开展普查普治,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有下降的趋势。随着医疗的提高,亦相应提高了早期宫颈癌的根治率。


    传统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早2000年以前中医经典医籍《黄帝内经》中已有“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瘰聚”的记载。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方》中所曰:“妇人崩中漏下,赤白青黑,腐臭不可近,令人面黑无颜色,皮骨相连,月经失度,往来无常,少腹弦急或苦绞痛……令人气急乏力,腰背痛连胁……”等有关描述,与现代临床上所见宫颈癌的晚期症状颇为相似。在传统医学理论指导下,历代医家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除药物内服外,尚有药物外治,民间单验方、针灸及食疗等方法,充分发挥了传统医学其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小,在改善患者体质,提高生命质量所具有的优势。


    宫颈癌在传统医学称谓不一,中医学属于“症瘕”、“五色带”、“阴疮”、“虚损”之范畴。蒙医学称之为“黑色毒痞”。

病因病机编辑本段回目录

   
    1.中国中医学


    传统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探索和总结,已渐成体系。现综合各家论述,大致归纳为三点:一是湿毒外侵:一般多由经行、产后,损伤冲任,血室正开,胞脉空虚,风寒湿毒乘虚而入,瘀阻于胞宫;二是气郁湿困:经曰:妇女以肝为先天。由于妇女生理特点等因素,故妇女的情志比较脆弱,容易引起情绪波动,当所顾不遂或长期忧思忿怒,内伤七情,肝气郁结,疏泄失利,横逆克土,脾虚湿困,湿蕴久生热,气滞、瘀血、湿毒互相胶结,流注于下焦而致;三是下元虚寒:女子年近七七,天癸将竭,冲任脉虚,阴阳失调或房事不节,多产多育,损伤肾气,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温煦无能,以致胞脉气血运行受阻,瘀毒内结,血败内腐,终成恶症。


    2.中国蒙医学


    蒙医学认为:由于产后恶露等败物余毒积蓄胞宫不去,临产时产道受伤或患腺痞治不及时等所致。

诊断要点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临床表现


    1)早期宫颈癌一般无明显症状。性接触后出血或白带量增多或带有血丝常为宫颈癌的早期症状。由于早期多无任何痛苦,故往往容易被忽略。


    2)病至晚期常见带下量多,色黄或青,有异臭味。阴道不规则出血,下腹或腰部疼痛,且随病情进展而加重,同时伴见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感染等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


    1)窥器检查可见宫颈呈糜烂型、溃疡型或菜花样,组织硬而脆,且易出血。


    2)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为阳性。


    3)阴道镜检查,并在镜下取活检,可提高阴道细胞学和活检的诊断准确性。


    4)宫颈活体组织检查,是诊断宫颈癌最可靠的依据。对阴道细胞学、阴道镜检查可疑或阳性;对临床表现可疑宫颈癌或子宫颈其他疾病不易与宫颈癌鉴别时,均应进行活组织检查以进一步确诊。

治疗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中国传统医学


    1.中国中医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宫颈炎之最早记载,当推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其中不仅有以桂枝茯苓丸治症瘕的内治法,且开创了用狼牙汤等药局部外用之先河。自此以降,历代医家以其临床实践为主,来探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规律,见智见仁,各有建树,宋代重视冲任的调理,金元时期偏重于清热泻火,利湿逐痰,明清时代,主以肝、脾、肾立论,以行气解郁,活血化瘀为大法,不断充实丰富临床治疗方法。近代医家在不断整理总结前人宝贵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又旁汲现代医学之精华,并开展实验室研究,制定了一系列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如攻补兼施,标本兼施,活血化瘀,行气解郁,解毒利湿等法则,尤其是用中药锥切法治疗宫颈癌,已引起国内外的充分重视。此外对部分宫颈癌患者经现代医学放疗、化疗后所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中医亦采用相应之措施进行对症治疗,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临床疗效,显示了中医中药治疗宫颈癌所具的一定优势。


    (1)药物治疗


    1)肝郁气滞型。


    主证:白带量增多,偶带血丝,小腹胀痛,月经失调。平常情志郁闷,心烦易怒,胸胁胀闷不适,舌苔薄白,脉弦或弦细。此型以结节型患者为多见。


    治法:疏肝解郁,解毒抗癌。


    方药:逍遥散(《和剂局方》)。柴胡6g,当归9g,自术9g,自芍9g,茯苓9g,薄荷3g,煨生姜三片,甘草3g。


    气郁甚者加香附、佛手、郁金;肝郁化火,潮热颧红,加丹皮、山栀;血虚甚者加地黄、首乌;另可酌加土茯苓以抗瘤。


    分析:方中当归、白芍养血柔肝;柴胡疏肝解郁,配伍少许薄荷以增强其疏散条达的功效;茯苓、白术、煨姜、甘草健脾和胃;配合而成为气血两调,疏肝理脾的方剂。


    2)湿热瘀毒型。


    主证:白带量多,色如米泔或浊黄,气味腥臭,下腹、腰骶酸胀疼痛。伴见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此型多见糜烂、菜花型。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方药: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木通9g,瞿麦9g,木通9g(包煎),萹蓄9g,车前子30g(包煎),大黄9g(后下),山栀6g,生甘草3g,灯芯1.5g。


    热毒甚者加蒲公英、蚤休;口渴思饮加天花粉、石斛;入夜心烦难寐加黄连、茯神;腰酸痛者加桑寄生、杜仲;小腹痛甚者加赤芍、台乌药。


    分析:本方集木通、滑石、车前子、瞿麦、萹蓄清利湿热药,以加强清下焦湿热之力,同时又伍山栀清三焦湿热,大黄降泻大肠湿热,灯芯导诸药下行,为防诸苦寒药对脾胃的损伤,甘草甘缓护中,调和诸药。


    3)肝肾阴虚型。


    主证:白带量多,色黄或杂色,有腥臭味,阴道时呈不规则出血,头晕耳呜,手足心热,颧红盗汗,腰背酸痛,下肢酸软乏力,大便秘结,小便涩痛,舌质红绛苔少,脉来细数。此型多见于早期糜烂型者。


    治法:滋养肝肾,解毒抗瘤。


    方药: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知母15g,黄柏15g,熟地12g,山茱萸12g,淮山药12g,泽泻9g,茯苓12g,丹皮9g。


    下焦热毒甚者酌加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出血量多加白茅根、茜草、仙鹤草;阴虚目糊干涩者酌加枸杞子、杭菊花;大便干秘者加火麻仁、郁李仁。


    分析:此方系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黄柏、知母而成。六味地黄丸立法以肝、脾、肾三阴并补而重在滋补肾阴为主。方中熟地滋肾阴,益精髓,是为君药;山茱萸致温养肝滋肾;淮山药滋肾补脾,三药合之,是谓“三补”,另配泽泻降肾浊;茯苓渗利脾湿;丹皮清泻肝火,即为“三泻”,主要是为防止滋补之品所产生滞腻之弊而设,全方运用滋阴不留邪。加之黄桕清热解毒燥湿,主清下焦之湿热,配知母滋肾润燥,清泻肾火,全方对于阴虚火旺者颇为合适。


    4)脾肾阳虚。


    主证:白带量多,迁延难已,带下伴有腥臭味,崩中漏下,反复发作,精神疲惫,面色眺白,颜目浮肿,腰酸背痛,四肢不温。纳少乏昧,大便溏薄或五更泻泄,小便清长,舌淡肥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此型多见于宫颈癌晚期菜花型、空洞型者。


    治法:温肾健脾,祛湿抗瘤。


    方药: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合肾气丸(《金匮要略》)。党参20g,茯苓15g,淮山药20g,薏苡仁20g,白扁豆12g,白术12g,莲子肉12g,桔梗4.5g,砂仁3g(后下),生甘草3g,山茱萸12g,泽泻12g,茯苓12g,丹皮12g。


    崩漏不止者加血余炭、大小蓟;肾虚夜尿次数增多者酌加补骨脂、益智仁;泻泄不止加诃子、肉豆蔻;湿毒甚者加土茯苓、七叶一枝花;大汗淋漓,似有阳脱之势,急加人参回阳固脱。


    分析:参苓白术散是在主治脾胃气虚之主方——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再配以扁豆、薏苡仁、山药健脾淡渗利湿,莲肉甘涩辅助白术健脾渗湿而止泻,砂仁辛温芳香腥醒,促进中焦运化,使上下气机贯通,桔梗载药上行。而金匮肾气丸是以滋阴补肾之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桂枝温通经脉,附子温补脾肾之阳,旨在阴中求阳,微之助长少火以生肾气。两方合用,脾肾阳虚之症得以缓解。


   


    宫颈癌放疗后的中医治疗


    宫颈癌的放射治疗主要针对A期晚至Ⅲ期的宫颈癌患者而设,对癌细胞有较强的杀灭能力,疗效显著。但放疗对正常组织亦有破坏作用,热毒不仅耗伤人体津液,使白细胞降低,机体抵抗力减弱,并且损害宫颈附近的器官如直肠、膀胱等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中医对此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1)直肠反应。


    主证:频频便意,里急后重,日解十余次,甚则数十次,便下粘胨或夹鲜血,有时便如稀水,舌质红边有红刺,苔黄腻或白腻,脉细数。


    治法:清热解毒,健脾化湿。


    方药:白头翁汤(《伤寒论》)。白头翁15g,黄柏12g,黄连4g,秦皮12g。


    小腹胀痛加广木香、白芍;口干苦加芦根、花粉;热毒甚者加马齿笕、败酱草;小便赤涩痛者加川木通、泽泻。


    分析:此症为热毒重灼肠脂膜,化腐为脓,积滞于肠中所致。方中清解血分热毒为主药,黄连苦寒清中焦湿热,黄柏苦寒泻下焦湿热,两药共辅白头翁加强清热凉血之功,秦皮性寒味苦,具有收涩止痢之效,诸药配合,使热清毒解,症状得以缓解。


    2)晚期直肠反应。


    主证:便血甚多,色暗红或暗淡,里急后重,肛门坠胀感,头昏眼花,面色苍白,不思饮食,大便溏薄,舌质淡胖,苔薄,脉细小。


    治法:补中益气,清肠摄血。


    方药:补中益气汤(《脾胃论》)。黄芪30g,党参20g,当归12g,陈皮6g,升麻3g,柴胡3g,自术12g,甘草3g。


    腰酸、五更泄泻加补骨脂、五味子;兼阳虚者加制附子;出血量多酌加地榆炭、侧柏炭;小腹疼痛者加广木香、小青皮;热毒未清者加马齿笕、蒲公英、七叶一枝花。


    分析:病至晚期,正气已虚,脾气升举无力致大气下陷,故选用补中益气为主方,黄芪益气升陷为君药;党参、白术、炙草健脾益气为臣,共收补中益气之功,再配陈皮理气,当归补血,为佐药;升麻、柴胡升举大陷清阳,为方中使药。全方既能补气健脾治其本,亦能升举下陷之阳气,以求清升降浊,阴阳调和。


    3)膀胱反应。


    主证:放疗后期,常见尿频、尿涩、尿急、尿痛,有时伴见血尿,少腹作胀,口渴咽干,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解毒利尿。


    方药: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生地20g,川木通12g,淡竹叶6g,甘草梢3g。


    尿黄赤加车前子;血尿量多酌加自茅根,生地改生地炭;热毒甚者加焦山栀;口干渴加天冬、麦冬;小腹胀痛加佛手;大便秘结可酌加生大黄。


    分析:本方用生地凉血滋阴以制虚火,木通清热利尿引热外出,甘草梢既能清热解毒,又能直达茎中通淋止痛,淡竹叶除烦热,四药合力,以达到清利膀胱之目的。


   


    (2)外治法


    1)“三品”饼、杆敷插。


    方药:白砒45芭,明矾60g,雄黄7.2g,没药3.6g。


    主证:①宫颈重度非典型增生;②宫颈鳞状上皮原位癌(包括累及腺体);③宫颈鳞癌I期(早期间质浸润癌、浸润深度3mm以内)。


    用法:将白砒及明矾分别研成粗粉,混合后置煎药瓦罐中,用黄泥封固罐盖,罐嘴,嘴中留一小孔通气,然后置于炭火中煅烧2~3小时,住火,放置1宿,次日取出砒矾煅烧物,要求煅成白色疏松块状物,重量为36g左右,三氧化二砷含量在6%左右最合适。使用时取上述煅制品研细(细度60~80目),加飞雄黄及制没药粉,混合均匀加水少许,制成饼型、杆型制剂阴干,用紫外线消毒后备用。“三品”饼、杆放入宫颈管或敷贴于宫颈后,药物或以均匀地渗入宫颈组织,使局部凝固坏死,自行脱落,形成圆锥形筒状缺损,称为中药药物锥切。


    具体操作:患者卧床上,用窥器暴露宫颈,上药时,先用呋喃西林棉球清洗宫颈、阴道,而后以双氧水、乙醇分别擦洗官颈管,官颈阴道部,后敷一个“三品饼”(约一分硬币大小,厚2mm,重0。zg)。第二次上药时,在宫颈管内插一个“三品杆”(长20~25mm,直径3mm,重0.25g),以后每隔7~9天酌情选用饼或杆。用“三品”制剂时,须用凡士林纱布保护阴道穹隆,再用双紫粉(紫草30g,紫花地丁30g,草河车30g,黄柏30g,旱莲草30g,冰片3g,共为细末,高压消毒后备用),棉球压紧,以固定、消炎,防止阴道壁正常组织受药物腐蚀,一般用药24小时后,检查药物位置。48小时后,重换纱布和双紫粉,72小时后取出凡士林纱布。如药物已溶解,单用双紫粉,每日换双紫粉棉球1次,每次用“三品”饼或杆后,2~3天完成溶解,绝大部分渗入癌组织,造成凝固坏死,5~8天与正常组织分离后自行剥脱。在坏死组织脱落或自溶后1~2天,再用“三品”饼或杆。每例患者根据宫颈体积用药5~12天,直至宫颈在阴道的部分消失,平穹隆,宫颈管形成圆锥筒状缺损为度。


    分析:“三品”源于我国古代医著《外科正宗》中“三品一条枪”的处方,是中医治疗疮、瘘、痈、肿的常用药。从1972年至1980年经江西、湖北、江苏、河南等省临床对照观察早期宫颈癌210例,获得较好疗效,并于1980年2月通过鉴定。


    2)催脱钉插入法。


    方药:催脱钉。


    方①:山慈姑18g,炙砒9g,雄黄12g,蛇床子3g,硼砂3g,麝香0.9g,枯矾18g,冰片3g。


    方②:山慈姑18g,砒霜9g,枯矾18g,癣香0.9g。


    主证:方①主证:宫颈癌早期(0、I、Ⅱ、Ⅲ早期)为主,以及宫颈鳞状上皮细胞非典型增生。方②主证:早、中期宫颈癌。


    治法:方①:将药物混合研碎成粉末,加适量江米粉(每料大约用9g),分别制成长lcm左右,一头尖,一头粗(直径0.2cm左右)的类似钉子状的栓剂,置阴凉处风干,备用。


    治疗前应先作全身体格检查,以了解患者整个肌体情况,并定期检查,以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影响。用药前先用1:1500苯扎溴铵溶液灌洗阴道。对宫颈鳞状上皮细胞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或局部肿瘤不突出的浸润癌病例,采取宫颈管内插“钉”,每次1~2枚,对局部肿瘤明显突出的菜花型宫颈癌患者,采取瘤体插“钉”。“钉”与“钉”间隔1cm左右,根据肿瘤大小酌情决定插“钉”后,均已撤有适量(1g左右)蜈蚣粉(轻粉6g,冰片1.5g,麻香0.3g,去头足蜈蚣四条,黄柏30g,雄黄3g,共研末)的带线小棉垫塞于宫颈表面,24小时后由患者自己取出。每周局部上药3次,连续治疗1个月,为1疗程。上药后宫颈局部坏死,分泌物堆积,局部境界不清楚,故于停药1周后复查,包括全身情况、妇科检查、宫颈刮片、细胞学检验、宫颈活体组织、病理学检验等。因取宫颈活体组织后,立即继续“插钉”治疗,容易促进局部出血,所以在一周后再继续用药。用药、复查3个疗程之后进行小结,如有效则继续治疗,无效则改选其他方药治疗。


    方②:将药物共研细末,加入适量江米粉,用水调匀,制成“T”字形或圆钉形的栓型,每枚药钉长约1~1.5cm,直径为0.2cm,晾干备用。采用宫颈管及瘤体插钉法,即向宫颈管内或瘤体上直接插入“催脱钉”,每次1~3枚,一般3~5天上药1次,连续上药3~4次,待瘤体组织凝固坏死,自行脱落后,改用玉红膏(当归身60g,白芷90g,紫草90g,甘草30g,将上药制成油膏剂有祛腐生肌的作用),每日1次,以促进新生上皮细胞增生,如宫颈癌合并局部感染时,可先用11号粉(漳丹15g,儿茶15g,蛤粉30g,乳香9g,没药3g,冰片1.8g,雄黄15g,硼砂O.9g,将上药制成粉剂,有清热解毒作用),待感染控制后再用“催脱钉”治疗。


    分析:实践证明中药催钉治疗宫颈癌前病变有良好效果,治疗宫颈癌早、中期也有一定效果,尤其是对早期患者、菜花外生型患者的效果更为明显。“催脱钉”为砒制剂,但由于含量少,用量少,故其不良反应少,毒性小,使用安全。本疗法方法简便,易于掌握,从而为防治宫颈癌开辟了新的途径。


    3)拔毒钉埋植法。


    方药:拔毒钉。


    水银、牙硝、青矾各60g,明矾4.5g,食盐45g。


    主证:宫颈癌、宫颈瘤体局部,对原位癌及I期外生型患者、部分化疗后的患者。


    用法:将药物研碎后混合,如传统炼制“炼丹”法,将上述药物放入砂罐内,置火上烧至冒黄烟,然后将砂罐倒扣在一瓷碗上,罐连空隙用棉纸数层浸湿填紧,再以生石膏和食盐调成的糊状物密封。以此扣有砂罐底部用炭火烧炼4小时,冷却后,取开砂罐,即可见瓷碗内壁附有白色针状或颗粒状结晶。取此结晶10份加入1份研碎的螗酥,充分混合,以米饭为赋形剂,如棉签大小的棱型药钉(长约1.5~2cm),干后即可应用。


    治疗时从窥阴器暴露宫颈局部清洗后,于宫颈肿瘤或基底部埋入药钉,一般深约0.8~lcm,如不易插入,可选用尖刀片在所选择部位戳一小孔,再将药钉埋入组织,不能外露,更不能植入宫颈以外的组织,检查无断碎的药钉遗留在阴道内,清洗阴道后,操作即结束。药钉埋植后,逐渐溶解吸收,表层肿瘤组织坏死脱落后,可再重上,直至肿瘤组织坏死部脱落。两次药钉埋植的时间,一般须间隔7~10天,每次药量不超过400mg,因肿瘤大小及药物纯度不一,所须投药次数亦有所差异,一般须3~7次左右。


    分析:以中药水银为主制成的“拔毒钉”,制作及使用方法简便无需特殊设备,在配合化疗后,部分病例可获得肿瘤明显缩小或消失,细胞学及病理检查的明显改变或转阴,在加速摧毁了大块菜花状肿瘤组织后,症状体征得到改善,从而为手术创造了有利条件。


   


    (3)针灸治疗


    1)针方1。


    主穴:承将RN24、中极RN3、曲骨RN2、子宫Ex-CA1、气冲ST30、天枢ST25、曲泉LR8、上髎BL31、中髎BL33、下髎BL34。


    配穴:食欲不振配中脘RN12、中三里ST38、阴陵泉SP9;体质虚弱配太溪K13、气海RN6、关元RN4。


    2)针方2。


    主穴:石门RN5、中极RN3、关元RN4、带脉LG26、天枢ST25、地机SP8、三阴交SP6、足三里ST36。


    配穴:崩漏者配加灸中极RN3、关元RN4、地机SP8、赤白带下加次髎BL32;大便不通配大肠俞BL25、合谷L14;小便不通配水道ST28、曲骨RN2、曲泉LR8;腰酸配肾俞BL23;少腹瘕块攻痛配归来ST29;血崩不止配隐白SPl、血海SP10;阴道刺痛配大敦LR1。


   


    (4)药膳疗法


    1)贝母炖兔肉。


    方药:川贝母15g,健壮公兔壹只,适量红糖。


    主证:晚期子宫颈癌。


    治法:强健体质。


    用法:将上述药物加水一起炖熟,让患者连汤服食,早晚分2次服。


    2)薏苡仁冬瓜羹。


    方药:薏苡仁100g,冬瓜500g。


    主证:湿热瘀毒型患者。


    治法:清热利湿。


    用法:先将冬瓜去皮子,放粉碎机中粉碎,用纱布绞取汁液,薏苡仁放锅内加水适量,倒入冬瓜汁,武火烧沸,文火煎熬二小时即成。


    3)赤豆50g,陈皮6g,活鲤鱼1尾(约2000g),葱姜调料适量。


    主证:湿热瘀毒型患者。


    治法:清热利湿。


    用法:先将鲤鱼去腮、鳞,内脏洗净,将赤小豆、陈皮塞入鱼腹,放入盆内,另加适量姜、葱、食盐、料酒等,再加少量开水,上笼蒸1个半小时后即可食用。


    4)陈香牛肉。


    方药:陈皮30g,香附子15g,牛肉500g,葱姜调料适量。


    方证:肝郁气滞型患者。


    治法:舒肝理气,健脾益气。


    用法:将陈皮与香附子加2000ml水煎半小时去渣,放入牛肉加葱姜等调料,文火炖至酥烂,至凉切片食之。


    5)青皮麦芽饮。


    方药:青皮10g,生麦芽30g。


    主证:肝郁气滞型患者。


    治法:疏肝理气。


    用法:二味加水同煎,先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煮熬5分钟,滤去渣,装罐即成。


    6)清蒸甲鱼。


    方药:甲鱼一只,生姜,调料少许。


    主证:肝肾阴虚型患者。


    治法:补益肝肾。


    用法:将甲鱼放沸水锅中烫死,剥去头爪,揭去鳖甲,掏去内脏洗净,切块,放容器中放入生姜丝,盐、料酒、胡椒及少许开水等,上锅蒸40分种即可。


    7)红杞海参鸽蛋。


    方药:枸杞子15g,海参2只,鸽蛋12只,调料适量。


    主证:肝肾阴虚型患者。


    治法:滋补肝肾。


    用法:将海参用普通汤焯两遍,改刀。鸽蛋煮熟放凉水内剥壳,滚干淀粉,放入油锅中炸成金黄色待用,炒锅内放入鸡汤,加入海参、鸽蛋、枸杞子、湿淀粉勾芡即成。


    8)附片羊肉汤。


    方药:附片30g,羊肉2000g,生姜、葱、胡椒等调料适量。


    主证:脾肾阳虚型患者。


    治法:温补脾肾。


    用法:用纱布袋装附片扎口,羊肉洗净入沸水锅,加葱姜适量,焯至断红,捞出切2.5cm方块,放入砂锅,加附片袋、葱、姜等调料,煮至沸,文火炖至熟烂,食羊肉及汤。


    9)姜附烧狗肉。


    方药:熟附片30g,生姜150g,狗肉1000g,大蒜、菜油、葱适量。


    主证:脾肾阳虚型患者。


    治法:温肾健脾。


    用法:将附片放入锅内煎2小时,将狗肉切小块放人锅内,加入大蒜、生姜、葱、菜油至沸,改文火炖至烂,即可食用。


   


    2.中国蒙医治疗


    临床主证:初期无明显症状,仅见白带量多,并与血夹杂而下,过度用力或直接触摸常导致出血,久之则可化脓。若病势恶化,则白带量更多,各色俱下,其所下物状如稠奶渣,奇臭难闻;痞处长疮,流脓血物,肌肉麻木,关节肿胀疼痛,迄至病势更进一步恶化,阴中不断流出大量棕黑色腥臭血水时,生命已濒临险期。除上述症状还可伴有体虚,颜面苍白,神萎,消瘦,最后体虚难支而卧床不起。


    治法:根据病势轻重及体质具体情况,采用化痞、祛痞法。


    方药:十八味水银散。水银(制)、草乌(制)、文冠木漫膏、诃子各50g,硫黄(制)45g,天竹黄或石灰华、黑云香各10g,红花、丁香各15g,白云香、豆蔻各25g,肉豆蔻、萆果、木香、决明子、苘麻子、水菖蒲各35g,麝香5g。


    辅助治疗


    平时注意起居饮食调理,宜食易消化,有营养之饮食。


   


    3.中国傣医冶疗


    方药:牙灵俄(白花蛇舌草)、石莲花各60克,半枝莲、斑应根各30克。


    主证:本方适用于宫颈癌、恶性葡萄胎,对早期癌瘤肿块疗效较为满意,中、晚期癌肿则有辅助治疗作用。


    用法:药用干品,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4.中国回医治疗


    方药:臭壳虫30个,土鳖虫15g,九香虫15g。


    主证:治肝癌、胃癌、子宫癌、直肠癌、膀胱癌等,尤以子宫癌疗效最佳。


    用法:将上药放入瓶中,泡50%自酒250毫升,浸泡7天即可服用,每天2次,每次10-20ml,若不能饮酒者可加半茶杯开水稀释后服用。


   


    5. 中国哈尼医治疗


    方药:白毛藤根30g,重楼10g,白丁香花根20g,金丝桃根10g。主证:本方有活血定痛,软坚散结,祛腐生新之功用。对治疗子宫颈癌、绒毛膜上皮癌有一定疗效。


    用法:水煎内服,每日3次。每日1剂。


    方药:虾亏亏然(细羊菊藤)全草或嫩尖10g。


    主证:本方具有破瘕,散热结,祛瘀血,消肿毒之功用。用于子宫颈癌有明显疗效,对绒毛膜上皮癌等亦有一定疗效。


    用法:嫩尖切碎炖猪肉服食;全草可水煎内服,每日3次。每日1剂。


   


    6.中国傈僳医治疗


    方药:阿母辛那冼(白毛藤)30g,斑应根15g,女贞子30g,枸杞30g,诃子15g,刺五加15g,黄芪30g,补骨脂30g。


    主证:本方治疗偏于肝肾两虚的宫颈癌患者。有补肝肾,益气血,清热毒,消癌肿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服药期间,不宜食生冷,腥臭厚腻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7,中国彝医治疗


    方药:干年不烂心(白英)。


    主证:本品性味苦寒,功能,抗癌消肿,利尿凉血,全草含多种生物碱,有抗肿瘤作用。云南民间多用于治疗子宫癌及乳腺癌,但对宫颈癌疗效较好。


   


    (二)日本对传统医学治疗子宫癌的研究


    柴苓汤:对21例宫颈癌和宫体癌患者在放疗时给予柴苓汤,另选51例作对照组。结果,服柴苓汤组腹泻发生率19%,对照组为43%。特别是并用全骨盆照射的病例中,用药组为15.4%,对照组为62.2%,其差异显著。放疗开始后,两组自细胞均有所减少,但给药组相对地阻止了白细胞的减少,于放疗开始第4周起出现明显差异(P<0.05)。其中对阻止中性粒细胞的减少有明显效果,于放疗第1周,第3周和终了时出现有意义差异(P<0.05)。但淋巴细胞的变化不明显,血红蛋白也未见差异。给药组亦阻止了血小板的减少,两组间从第4周和第5周逐渐出现有意义的差别[日·竹川佳宏,和汉医药学会志,1991;8(3):278]。


    对23例宫颈癌患者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给药组给予柴苓汤提取剂7.5g/d,分3次服,连服12周。以外阴、大腿及小腿的水肿情况为客观观察评价指标。结果,给药组显效2例,有效4例,稍有效7例,无效3例。有效以上者占37.5%,稍有效者占81.3%;对照组无有效以上者,稍有效者占28.6%。大腿、小腿的平均周径和变化率,给药前两组无明显差异,但给药组在给药4周后,平均周径和变化率明显减少[日·北原庆幸,日本东洋医学杂志,1995;45(5):179]。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宫颈癌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