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健康网

阴茎癌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目录

概  述 编辑本段回目录

  
    阴茎癌是发生于阴茎的恶性肿瘤,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发病年龄19~80岁,以31~60岁最常见。欧美各国发病率较低,只占癌症总数的5%。牙买加人和南非班图人发病率最高,加拿大和以色列发病率最低。亚洲各国发病率占癌症总数高达20%。中国阴茎癌发病率为2.57/10万,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十位。


    传统医学对阴茎癌的认识历代医籍都有散在记录,但对本病论述最为详尽是中国清朝高秉钧所编著的《疡科心得集》。传统医学对阴茎癌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内服与外治相结合,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少;在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命质量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阴茎癌在传统医学中称谓不一。在中国传统医学中,中医学属“肾岩”“肾头生疮”、“蜡烛花”“风飘烛”“包茎疮”“肾癌翻花”等范畴。

病因病机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国中医学


    中医学认为阴茎属肾,故称阴茎癌为肾岩。历代医家从不同的侧面对本病的认识和治法作了许多探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辨治体系。综合各医家的论述,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机体内外多种致病因素有关,尤其是肝肾亏虚、湿火侵袭关系密切。如《疡科心得集》认为“肾岩翻花疮”“由其人肝肾素亏,或又郁虑忧思,相火内灼,水不涵木,肝经血燥,而络脉空虚,久之损者愈损,阴精消涸,火邪郁结,遂遘疾于肝肾部分。”其病理机制:第一,先天不足,肝肾素亏;第二,忧思郁虑,相火内燔;第三,下身不洁,湿火侵袭。肝主筋,阴茎为宗筋之所聚,又为肾之外窍,故阴茎为肝肾所属。今肝肾阴虚,相火内灼,水不涵木,肝经血燥而络脉空虚。足三阴之脉皆从足走腹,湿气先自下受,湿火之邪乘虚侵袭,结聚肝肾,遂成此恶疾。

诊断要点 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临床表现


    (1)包皮能翻转者:早期在龟头或包皮内板可见阴茎小疮、丘疹、湿疹、疣、溃疡、白斑及鳞屑状斑疹,发展缓慢,常缺乏自觉症状。肿物逐渐增大呈菜花型或结节样,或溃疡型,表面可有脓血性分泌物,恶臭,继而侵及龟头大部,尿道口移位发生疼痛和尿流变形,并可能触及肿块。病程长短不定,平均从发病至就诊1~2年。


    (2)色皮不能翻转者:开始仅感包皮内瘙痒、烧灼、疼痛,继而能触到包皮内肿块。溃疡时流出恶臭脓性分泌物,排尿疼痛等。


    (3)扩散及转移现象:如晚期癌瘤穿破盘膜,侵及尿道而致尿瘘。或癌瘤扩散和溃疡形成,可将整个阴茎破坏而呈一堆腐烂组织。晚期可转移至腹股沟淋巴结或腹膜后淋巴结。


    (4)全身症状:食欲不振、胃纳差、消瘦、贫血、恶病质等。


   


    (二)实验室检查


    (1)细胞学检查:对临床可疑病人,需做病灶部刮片检查。


    (2)活体组织捡查:对临床可疑病人,应做活体组织检查。


    (3)肿大淋巴结活检:阴茎癌患者80%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但大部分是继发感染所致,转移者仅占20%。故只有当淋巴结肿大超过1.5cm,质坚硬才有意义。必要时可做淋巴结穿刺吸取活组织作病理学检查。


    (4)淋巴造影检查:区域淋巴结转移,可用淋巴管造影来帮助诊断。 
 

治疗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国中医冶疗


    阴茎癌的有效疗法目前仍是阴茎切除术,对病人影响很大,难以接受,常遭拒绝;而放疗可发生局部坏死,50%的患者,仍需行阴茎切除手术而中医中药治疗本病,则根据辨证施治原则,采用内服与外治相结舍,扶正与攻邪兼顾的方法,取得较好的疗效。若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合理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常可免于切除阴茎,且治疗效果也可能提高。


    (1)药物治疗


    1)湿热下注证。


    主证:食少纳呆,身倦困重,口渴不思饮,小便疼痛,龟头有恶臭性分泌物,局部肿块或破演,舌体胖大,苔白腻中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和剂局方》)加减。瞿麦30g,萹蓄草30g,金银花30g,车前草30g,木通6g,滑石15g,生草梢6g,马鞭草30g,龙葵30g,自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白茅根15g,生地30g。


    分析:瞿麦、萹蓄草、车前草、木通、滑石利湿通淋;金银花、马鞭草、龙葵、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清热解毒;白茅根凉血止血;生地养阴清热,以防通利太过而伤阴津。


    2)热燔湿毒证。


    主证:阴茎结节或溃疡,肿胀疼痛,有恶臭性分泌物,刺痛灼热,痛甚难忍,排便加重,溃烂穿通可成尿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降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和剂局方》)加减。龙胆草10g,柴胡10g,栀子10g,木通10g,黄柏10g,知母10g,半边莲10g,莪术10g,夏枯草20g,马鞭草10g,石见穿10g,白英30g,龙葵20g,紫草15g,干蟾皮15g。


    分析:龙胆草、柴胡、栀子、木通清降三焦之火热;黄柏、知母滋阴降火;半边莲、马鞭草、龙葵、紫草清热解毒;莪术、夏枯草、石见穿、白英、干蟾皮软坚消结。诸药合用共达清热利湿,解毒降火之效。


    3)正虚毒蕴证。


    主证: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腿软肢肿,龟头肿块,破溃脓臭分泌物,包皮内搔痒灼痛。舌体消瘦或舯大有齿痕,脉沉细或沉缓。治法:补虚扶正,攻邪解毒。


    方药:大补阴丸(《丹溪心法》)加减。知母15g,黄柏10g,生地20g,天花粉30g,玄参20g,女贞子20g,旱莲草20g,杭白芍10g,丹参20g,白花蛇舌草30g,莪术10g,白英20g,龙葵20g,藤梨根20g。


    分析:大补阴丸为滋阴降火代表方,方中用知母、黄柏、生地滋阴降火,配以大队滋阴补肾之品天花粉、玄参、女贞子、旱莲草、杭白芍等;用丹参、莪术活血祛瘀;用白花蛇舌草、白英、龙葵、藤梨根攻邪解毒。诸药合用以达滋阴扶正,解毒攻邪之功效。


    4)气血两亏证。


    主证:龟头溃烂,凸出凹进,痛楚难胜,脓血流注,恶臭难闻,饮食不思,形神困惫,脉沉细,舌瘦,苔少。


    治法:益气养血,扶正抗癌。


    方药:八珍汤(《正体类要》)。党参15g,白术12g,当归12g,茯苓12g,炙甘草6g,川芎9g,白芍9g,熟地30g,大枣15g。


    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者,加夏枯草、海藻、昆布、望江南;下肢肿胀者加赤豆、冬瓜皮;出血不止者加仙鹤草、生蒲黄。


    分析:八珍汤即四君子汤和四物汤合方。四君子汤健脾益气,四物汤滋阴补血,为双补气血的常用方。阴茎癌晚期,气血双亏者,宜用本方以益气养血,扶正抗癌。


   


    (2)外治法


    1)阴茎癌药粉(《肿瘤临证备要》)。生马钱6g,枯矾15g,鸦粗子10g,生附片6g,硇砂15g,雄黄15g,密陀僧6g,青黛10g,轻粉3g。


    功能主治:祛腐生肌,主治阴茎癌。


    用法用量:上药共研细末,适量撒于肿瘤局部,周围用凡士林纱布条保护正常组织,每日换药1次,连用5次。若肿瘤未全消尽,仍可再用。


    2)抗癌一号[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83,4(5):287]。鸦胆子肉、朱砂、砒石、草乌各6g,雄黄、轻粉各9g,硼砂、枯矾各30g,麝香15g,冰片3g,合霉素10g。将各药物混合,研为细末备用。抗癌二号。白芨、象皮、紫草各15g,炉甘石15g,合霉素5g。制法同上。


    八湿膏。樟丹9g,冰片1g,煅石膏、硼砂各30g,密佗僧6g,将备药混合研为细末,用凡士林调和消毒备用。


    功能主治:抗癌一号解毒祛腐,消除肿瘤。抗癌二号生肌收敛,愈合创面。八湿膏生肌抗感染,主治阴茎癌。


    用法用量:先行包皮环切术,暴露肿瘤。将抗癌一号粉均布在癌瘤局部,并敷以凡士林纱条,每日或隔日一次,待癌瘤枯萎脱落,并经病理检查阴性,可用抗癌二号或八湿膏,使其创面愈合。


    3)皮癌净[新医学杂志,1978,(2):27]。红砒3g,指甲1.5g,头发1.5g,大枣去核1枚.碱发白面30g。


    功能主治:祛腐消瘤,主治阴茎癌。


    用法用量:先将红砒研末,再与指甲、头发放入去核大枣内,外用碱发白面包好,然后放入木炭中煅烧炭即成。每日1次或隔日1次,敷于癌肿局部,平均3~4次,即可使癌肿结焦痂坏死,组织自行液化脱落。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阴茎癌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